![]()
李大爷今年68岁,做了一辈子老师,退休后开始格外关注自己的健康。早上天刚亮,他总会习惯性地在厨房煮上一颗鸡蛋。不久前的同学聚会,有人提起“鸡蛋吃多了会堵血管,容易升高胆固醇”,让李大爷忍不住有些担心。
可一查体检报告,他发现不但各项指标良好,精神头比同龄人还足。
于是,早上吃鸡蛋,究竟是“隐形炸弹”还是健康法宝?或许,你和李大爷一样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权威研究发现,早上适量吃鸡蛋,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有诸多正面影响。鸡蛋小小一颗,却被誉为“天然营养宝库”。
![]()
但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暗藏隐忧?吃鸡蛋会给身体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改变?尤其是第3个改变,你一定想不到。下面,一起揭晓科学答案!
鸡蛋自古被称为“理想蛋白源”。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数据,每100克鸡蛋含有约12.6克优质蛋白、5.6克脂肪,还富含卵磷脂、维生素A、D、B2、B12、铁、锌等多种营养素。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早餐摄入优质蛋白能帮助维持肌肉量,减少营养不良和突发疾病的风险。
也许有人担心鸡蛋里的胆固醇。事实上,权威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健康老人每天吃1颗鸡蛋,并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大型随访结果显示,每天吃鸡蛋与血浆胆固醇水平变化无显著相关,反而有助于膳食结构完善。北京协和医院多项膳食干预实验也得出类似结论:蛋白质+卵磷脂可协同改善老年人新陈代谢健康。
但要注意,前提是结合个人身体情况,适量摄入。长期坚持合理的吃法,身体会有哪些变化?下面详细解读!
鸡蛋的好处,绝非“补补蛋白质”这么简单,6大改变值得收藏:
1.肌肉变结实,走路更有劲
鸡蛋里的优质蛋白为肌肉修复和合成提供充足原料。英国营养学会发布数据称,60岁以上老人每天补充1-2颗鸡蛋,肌肉减少症风险降低12.8%,日常走路不易跌倒、膝盖力量更充沛,爬楼梯也更轻松。
![]()
2.免疫力提升,疾病少“搭茬”
鸡蛋富含维生素A、D和锌,这些营养素是维持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鸡蛋+谷物”经典搭配还能促进蛋白质和能量的双重吸收。临床试验表明,早上吃鸡蛋的老人,流感和细菌感染风险下降近15%。
3.血管更灵活,心脑血管更“年轻”
鸡蛋当中大量的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多余脂类。长期坚持早餐吃蛋,血管弹性增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降低约9.3%。不少老年人血压也更平稳,头晕、手麻的小毛病减少了。
![]()
4.大脑更清醒,记忆力守得住
鸡蛋富含胆碱,一种促进神经递质合成的关键元素。德国阿亨大学实验证明,老年人持续补充鸡蛋中的胆碱2个月后,短时记忆得分平均提升8分,注意力集中不容易走神,对抗老年痴呆风险也更低。
5.视力更守得住,眼睛干涩有缓解
蛋黄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助于保护眼底黄斑区域,减少蓝光损伤。对手机、电视看的多的银发族尤其友好。坚持2个月,干眼症状和视疲劳感改善率达18%。
6.情绪更稳定,早醒失眠减少
鸡蛋提供丰富的色氨酸,是合成“快乐激素”——5-羟色胺(血清素)的天然底物。有实验证实,坚持早餐蛋类,老年人晨间焦虑和入睡困难发生率下降10.6%,晚上睡得更稳。
可别以为吃鸡蛋无所顾忌,盲目跟风反而有害。想让鸡蛋“物尽其用”,这些建议要记牢。
健康吃法不止是量的把控,吃的方式、搭配也大有讲究。
优选“水煮蛋”胜过“油煎蛋”
水煮蛋能很好保护蛋白质活性,避免多余脂肪摄入,吸收率高达97%。相较之下,油煎、蛋黄夹带高温油脂,更易引发胆固醇沉积。建议早餐选择水煮蛋或蒸蛋羹。
![]()
合理控制数量,量力而行
普通身体健康的老人,每天吃1颗中等大小的鸡蛋即可。如合并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原则是每日蛋黄不超过1个。
科学搭配,多样膳食防单调
早餐不能只有鸡蛋。搭配全麦面包、蔬菜或牛奶,能促进蛋白质协同吸收,增加饱腹感,维持血糖稳定。长期单一鸡蛋饮食反而营养不良,体重波动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