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
胡毅主任团队
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陈肖华研究员、陈河兵副研究员团队合作
于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重磅研究成果

作者名单
共同通讯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胡毅主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肖华研究员和陈河兵副研究员。
共同第一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刘巧维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江帅博士和许翔博士
![]()
该研究以“肿瘤蛋白63介导辐射致癌中激活髓细胞瘤基因(MYC)的肿瘤特异性染色质环形成”(TP63 mediates the generation of tumour-specific chromatin loops that underlie MYC activation in radiation-induced tumorigenesis,DOI: 10.1038/s41467-025-63754-y)为题,首次揭示电离辐射驱动肺癌发生的核心分子机制,进一步丰富了解放军总医院在肿瘤表观遗传调控与致病机制领域的研究体系,为肺鳞癌精准治疗提供新选择。
针对核心问题实现科研突破

我们日常接触的手机、微波炉等产生的辐射,属于能量较低的“非电离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像X光、CT检查,以及宇宙射线这类“电离辐射”能量更高,可能破坏人体细胞的DNA、引发基因突变,长期或过量接触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比如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长期接触辐射的工作人员,肺癌发病风险就会显著升高。然而,辐射如何通过重塑细胞内基因调控网络、导致正常细胞向恶性肿瘤细胞转化,长期以来是全球肿瘤领域亟待突破的核心科学问题。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胡毅团队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肺部关键细胞)入手,利用模拟“α粒子辐射导致细胞癌变”的实验模型,创新运用多种基因分析技术,好比给细胞内部的基因活动“拍高清动态影像”,首次完整画出了“辐射导致细胞癌变全过程中,基因空间结构的变化图谱”。有了这张“分子地图”,医生和研究者就能清晰看到辐射是如何一步步“改造”细胞并最终引发肺癌。
本研究的关键突破是发现了肿瘤蛋白63在髓细胞瘤基因(MYC)上游约340千碱基处介导新生拓扑关联结构域边界,通过染色质环连接远端增强子与髓细胞瘤基因启动子,导致髓细胞瘤基因异常激活,首次解释辐射肺癌中髓细胞瘤基因高表达机制。不仅阐明肿瘤蛋白63在辐射诱导肺癌中的全新功能,更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清晰揭示电离辐射通过改变染色质构象驱动肿瘤发生的分子路径。考虑到肿瘤蛋白63在肺鳞癌中的特异性激活,研究成果或将为肺鳞癌,尤其是辐射相关肺鳞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选择,为后续临床转化奠定重要基础。
![]()
据了解,该团队近期还有多项研究成果已陆续被《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ommunications》《Research》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接收。未来,肿瘤医学部将始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围绕肿瘤发生机制、免疫治疗增效、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等核心方向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从基础机制、临床转化到临床研究的完整科研链条,继续研究出更多科研成果造福肿瘤患者。
主管|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 第五医学中心
图文 | 谷雨
刊期 | 第2960期
总编:熊 刚
主编:史艳菊
编审:张 密 李笑一
编辑:李笑一
邮箱:jfjzyy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