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村的野外、田边或山脚下,常能看到一种一身是刺的灌木——农民朋友管它叫“猫儿刺”。
- 以前人嫌它扎人,如今却成了茶叶原料、观赏树、出口“圣诞树”。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棵“被误解的小树”。
![]()
一、它是谁?——一身是刺的“猫儿刺”
猫儿刺,学名为枸骨(Ilex cornuta),属于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从江西、湖南到广东、贵州都有它的身影。
它一般高1米左右,最高可达2米,枝干光滑无刺,叶片边缘生有4~5个角,每个角上都有一根锋利的硬刺,这正是它名字“猫儿刺”的由来。
小时候谁不曾被它“扎哭”过?尤其是夏天割稻时,脚下一滑,那刺一下扎在腿上,又疼又痒,印象深刻。
不过别小看这满叶的尖刺,猫儿刺其实是一种常绿灌木,即便在冬天,也依然青翠不凋,还会结出一串串红彤彤的果子,格外惹眼。
二、从“讨厌草”到“香饽饽”:猫儿刺的三大价值
① 食用价值:果子酸甜,曾是儿时零食
秋冬季节,猫儿刺的果实由青变红,这时味道酸甜多汁,可以当作野果食用。过去农村物资匮乏时,孩子们常摘来当“天然糖果”。
如今虽然少人采摘,但那抹红,仍是许多人童年的味道。
② 药用价值:叶入茶、根入酒(传统中医记载)
古人称猫儿刺为“枸骨”,《本草纲目》《名医别录》均有记载。
据唐代药学家陈藏器记述:
“枸骨似杜仲,泡酒有益。”
现代药典中认为:
- 枸骨叶(猫儿刺叶)性微苦、偏凉,传统用于清热养阴、益肾平肝;民间常将其晒干泡水代茶饮,一些地区售卖价约在30~60元/斤。
- 枸骨皮则用于泡酒,民间称润肺止咳、祛湿解毒,市价约9元/斤。
⚠️ 提醒:以上为传统用法,仅供了解,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如需调理,请遵医嘱。
③ 观赏价值:冬日绿叶红果,美到国外去
猫儿刺四季常绿、果实鲜红,冬季“绿中一点红”,极具观赏性。
如今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会将猫儿刺作为圣诞节装饰树使用,而我国正是这种植物的原产地。许多苗圃已开始规模化种植出口,成为农民新的增收途径。
三、猫儿刺叶茶:农家野趣里的健康小饮
在一些南方乡村,老乡们会采摘新鲜的猫儿刺叶,洗净后晾干或低温烘干,泡水代茶饮。
茶汤淡绿透亮,带微微清香,入口略苦,回味甘甜。村里老人说:
“夏天喝一杯,去火润喉;冬天喝一杯,暖心安神。”
———⚠️———
⚠️ 四、饮用与种植注意
![]()
五、结语
过去,人们嫌猫儿刺扎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它的药用与经济价值。
“万物皆有用,只看你懂不懂。”
- 那些曾被我们嫌弃的小草小树,也许正藏着自然最质朴的智慧。
猫儿刺——从乡间边角的“野树”,到如今出口的“圣诞绿”,它的故事,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解。
参考文献
-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明·万历年间.
-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20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陈藏器.本草拾遗. 唐代.
- 中国植物志. 第45卷:冬青科. 科学出版社.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药材资源数据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构成医疗建议。如需食用或药用,请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互动区
你在家乡见过“猫儿刺”吗?
点个赞,让更多人了解这棵“被误解的好树”!
转发分享:自然中不起眼的它,其实很有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