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涧县那个“野人式养娃”的事情,好多朋友看了觉得匪夷所思。
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几年前,我有个同学劝我去南涧玩,说那里最适合隐居、散心了,南涧对抑郁的人好。
1.南涧在无量山脚下,金庸迷肯定喜欢;
2.南涧是国家级贫困县,那里的房子非常便宜,民宿非常便宜,老乡们也很朴实;
3.为了开发旅游,县里也有了五星级酒店,所以过去也不会受苦;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住那里的五星级酒店,吃早饭得趁早,晚一点就会有一大堆不知道什么单位的家属过来蹭饭,比较吵。
(上面那段空白不是空格,自己想办法看)
他建议我和另一个得了慢性肠炎瘦得一把骨头的同学一起去。
但是我觉得俩老爷们儿一去在山脚下下象棋挺无聊的,就没有去。
我内心深处,人活着就是得工作的,隐居这种事情,65岁以后再说也来得及,人就这一辈子,大好年华,不做点自己满意的事情就太可惜了。
没去成是没去成,这个地方算是了解了一些了,很多隐居的人往那里跑,比大理古城和丽江要便宜很多。
很多人确实是从北上广深逃出来的,呆在这里不想走了。
这里确实有想着充充电,回去继续拼的。
也有对自然魔怔了,相信应该把孩子往自然方面养的。
这种人咱们身边应该都见过,学密宗养喇嘛,上终南山、上国学私塾……总之不太走寻常路。
这个思想的根源在哪呢?
就在卢梭。
卢梭,就是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
卢梭提出过一个特别伤害智商的提法,叫做“高贵的野蛮人”,英文是noble savage,髮文我不知道。
什么意思呢?
就是西方世界之外的野蛮人,有一种特别质朴、特别可爱的人品,虽然砍人头,但他们是精神上的贵族,没有市民社会那种弯弯绕,巴黎人骂人都是“您是一个贼”,女士动不动要晕倒。
这套嗑其实伏尔泰就写过,他写过一个法国青年“天真汉”,在印第安部落里长大,回到法国各种不适应。
但是真正总结出来这个词,还是卢梭,卢梭牛啊,理论水平很一般,但他随口出金句,调动人类情绪他是大高手。
卢梭这套嗑,造就了很多的经典,比如《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与狼共舞》《阿凡达》,拍的都是高贵的野蛮人,就觉得未经雕琢的心性最好,纯粹干净。
《天龙八部》也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阿骨打,就是高贵的野蛮人。
但是吧,这套嗑写故事,好看,真的指导生活,毁人生。
咱们这块土地上的文艺青年发育比较晚,毕竟经历了一场艰难探索之后,80年代大家才开始看卢梭。
所以今天我们仍然吃卢梭这套。
比如理塘丁先生,其实就是“天真汉”式的人造偶像。
还有的人受了高等教育,见了无数世面,非要找个没受过教育的高原汉子嫁了,也是“高贵野蛮人”坑的,结果被陷入家庭暴力,就很可怜了。
毁掉自己的人生也就罢了,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养成野蛮人,而且觉得这会让孩子自然、高贵,那就是纯魔怔了。
所以找对象的时候就搞清楚,问问对方对“高贵野蛮人”的看法,如果对方觉得落后地区的人性更高贵、更淳朴、更讨人喜欢,那就赶紧分了吧。
免得未来结婚之后孩子会数学不好。
年轻的时候不喜欢卢梭可能是冷酷,但三十岁后还不能从卢梭那里毕业,就属于没脑子了。
p.s
这个孩子被网友发现,发到网上之后,当地的第一回应是什么?
“他家就那样教育孩子,他爸大学毕业,他妈还是北京户口、读过研究生呢。”
只是到后来,大家都看出这孩子要养废,担心父母有精神疾病,当地才重视起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中国的孩子,是父母的私人财产,父母负责。
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政府和法院盯着父母养孩子,并提供帮助。
在咱们这儿,全凭父母自觉,父母魔怔,那孩子就老老实实认倒霉拉倒。
国家只管纯孤儿,有父母但是不称职的孩子,还不如没有的呢。
这种定位下,有关单位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父母,那好,我们不管了,你们也别管了。
草台班子,荒唐规矩。
所有人都看出这个孩子在挨饿受冻、赤身裸体,就他们觉得习以为常,其实他们觉得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啊,他们的孩子也上补习班,也要考985。
他们不是觉得“孩子可以这样养”,而是觉得“你们的孩子,这么养也就够了”。
![]()
《森林好小子》也是高贵的野蛮人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