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零跑汽车多次引发全行业关注。近日,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等一致行动人完成两年内第三次增持,三次累计投入约8.5亿港币;此前,零跑旗舰D平台技术发布,首款全尺寸旗舰SUV——D19也迎来首秀;回溯9月底,品牌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仅用343天实现50万到100万的产能跨越。
在新能源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四季度,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领跑技术突破、市场认可与创始人信心的集中体现,为资本市场提供了观察这家新势力车企发展逻辑的重要窗口。
![]()
一、D平台与D19发布:零跑“越级向上”的技术底气
10月16日,零跑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的“越级向上,重构旗舰”发布会,标志着其正式进军豪华旗舰市场。此次发布的D平台,是零跑全域自研体系的最新成果,从底层架构上实现了对传统豪华品牌的技术追赶与差异化突破。相较于行业内部分车企依赖外部技术供应商的模式,D平台在三电、智舱、辅助驾驶等核心领域推出6大首创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这不仅降低了供应链依赖风险,更能根据用户需求快速迭代技术。
基于D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D19,定位全尺寸旗舰SUV,从发布信息来看,其在空间设计、智能配置、续航能力等方面均瞄准中高端市场痛点。
至此,零跑不仅将最新的技术自研成果落地,更完善了目前的产品矩阵,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
二、8.5亿增持背后:销量、盈利与规模的硬核支撑
朱江明两年内三次增持,累计投入8.5亿港币,绝非感性决策,而是建立在领跑2025年以来一系列实打实的业绩数据之上。从销量维度看,自3月起,零跑已连续七个月稳居新势力销冠,9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破6万台,不仅创下品牌自身纪录,更刷新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交付记录;1-9月累交近40万台,在新势力阵营中保持大幅领先优势。这一销量表现不仅验证了领跑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更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为盈利奠定基础。
![]()
盈利层面, 25 年8月发布半年度财报显示,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达成这一目标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的背景下,领跑的盈利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证明其“全域自研+规模化生产”的商业模式已进入良性循环。
![]()
从行业环境来看,2025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降价策略,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承压。在此背景下,朱江明敢于投入8.5亿港币增持,本质上是对公司价值被低估的理性判断——销量、盈利、规模的三重利好,让其看到了零跑在行业调整期的竞争优势,而增持动作也向资本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
三、朱江明:技术出身的“长期主义者”,用身家押注梦想
解读朱江明的增持行为,离不开对其个人背景与创业理念的分析。作为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朱江明身上带着鲜明的“工程师文化”标签,与行业内部分擅长资本运作的企业家形成鲜明对比。朱江明这几次的增持,均来自其个人及股东的真金白银,这种“用身家押注公司”的行为,与其务实、坚定的个人风格高度契合。
回溯领跑的发展历程,朱江明曾长期面临“不被看好”的质疑。在新势力发展初期,零跑因坚持全域自研,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一度被市场认为“过于固执”;但朱江明始终坚守初心,拒绝短期投机,专注于技术积累与产品打磨。如今,销量、盈利、百万台交付的成果,以及D平台带来的品牌向上契机,正是对其长期主义理念的最好回报。
![]()
四、结语
朱江明大手笔增持领跑港股,不仅是个人信心的体现,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新逻辑:在经历了早期的“资本+流量驱动”后,行业正进入“技术+盈利驱动”的新阶段。零跑通过全域自研构建技术壁垒,凭借规模化生产实现盈利,再以持续增持传递信心,形成了“技术-销量-盈利-资本信心”的正向循环。对于零跑而言,此次增持与D平台发布、百万台交付形成的“组合拳”,将为其在2025年四季度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D19的上市有望进一步打开高端市场,持续增长的销量与盈利将巩固其行业地位。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领跑的案例证明,只有坚持技术创新、聚焦长期价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创始人的信心与担当,更是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