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最感谢的就是我的母亲!”
![]()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
父亲杨武之享年101岁,母亲罗孟华享年91岁,
这样看来杨家人似乎都有着非常长寿的传统。
![]()
然而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却是,
杨振宁却自曝长寿主要得益于母亲,
可是或许还有一点杨老也没能想到!
![]()
一、杨振宁逝世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少年时远渡重洋赴美求学,便展露出非凡的物理天赋,许多学者将他视为继爱因斯坦、牛顿之后,在理论物理学领域贡献最为卓著的科学家。
![]()
杨振宁与邓稼先自幼相识,情同手足,两人始终怀揣着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共同理想,他们曾在书信中互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同途”二字,正是他们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
![]()
然而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与邓稼先从事的实验物理不同,杨振宁钻研的理论物理在国内尚无用武之地,然而面对当时祖国的需要,他毅然决定转变研究方向,投身实验物理领域,但在一年半的尝试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领域。
![]()
后来在著名物理学家泰勒的建议下,杨振宁最终选择继续深耕理论物理,这个决定成就了他在学术上的辉煌——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与米尔斯共同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
1957年35岁的他与李政道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这项殊荣的华人科学家,等到老年杨振宁还是十分骄傲地说:
“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
![]()
![]()
1971年他作为首位访华的知名华裔学者受到周 总 理 的亲自接见,从而在当时掀起了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的热潮,晚年一直心系祖国的杨振宁毅然回国,将全部心力投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建设中。
![]()
杨老逝世后清华大学、西湖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都将官网调整为黑白,清华大学官网发布《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讣告,高等研究院内设立的吊唁室里,菊花静静绽放,照片墙上记录着先生在清华的点点滴滴。
![]()
![]()
![]()
这两天全国多地几乎都在下雨,仿佛上天都要送上杨老一程,可是师生和市民仍是冒雨前来,每天排着长队也要前来悼念,惜别这颗世界明珠的陨落,就连美国凌晨也有人专门献上鲜花。
![]()
![]()
![]()
杨振宁曾把自己在清华园的居所命名为“归根居”,他说自己的一生仿佛画了一个圆,无论当初走得再远,最后终究要回到出发的地方,这位始终以中国血统为荣的科学家,用他跨越世纪的人生轨迹,诠释了什么是赤子之心,什么是不朽的学术精神!
![]()
二、自曝长寿秘诀
在离世前十多天杨老还刚过完103岁生日,但是早在2010年88岁的他接受采访时曾说,古人把“八十八”合起来称为“米寿”,而“茶”字拆开像“一百零八”那就是“茶寿”,所以他希望能从“米寿”再走二十年,亲眼看到“茶寿”那一天。
![]()
杨振宁的家族里确实有长寿传统,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活到101岁,母亲罗孟华也是享年91岁,杨振宁早年还在采访中分享过自己的长寿秘诀,还特地强调自己的长寿主要还是得益于母亲。
![]()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我国早期著名数学家,与此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他年轻时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还曾引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走入数学殿堂。
![]()
老照片里杨武之身着黑色西装,眉目清朗,一身书卷气,可是杨家却是有糖尿病史的隐忧,杨振宁的祖父、父亲和叔叔都因糖尿病相关疾病去世,但到了杨振宁这一代却打破了这层阴影。
![]()
杨振宁说这其实都源于母亲罗孟华的良好基因,从老照片看杨振宁的容貌其实更像母亲,尤其是两人那双极为相似的明亮大眼睛,杨振宁他们兄妹几人不仅都未受糖尿病困扰,而且还都继承了母亲的长寿基因。
![]()
在杨振宁的回忆里母亲罗孟华是家庭的“强心剂”,父亲早期常年在外求学,母亲一人带大五个孩子,可是兄妹间感情深厚,几乎不曾争吵过,杨振宁的妹妹杨振玉晚年也提到,全家人都十分敬重母亲,所以这个家才如此和睦。
![]()
1987年罗孟华在香港逝世,享年九十一岁,五年后杨振宁在南开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时,提到最后一次陪母亲过春节的情景,说到动情处这位已经70岁的世界物理学家,还是会忍不住当众掩面落泪。
![]()
此外从六七十岁起杨老就养成了每天步行一小时的习惯,即使后来过了百岁腿脚不如从前利索,他依然坚持拄着拐杖在家中慢慢行走,他说走三四分钟后就能感到腿部微微发热,这种温和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自己的大脑和身体都非常有益处。
![]()
除了规律运动,平稳的生活条件也是重要因素,杨老虽然经历过抗 战 岁月,但他几乎没有挨过饿,到了美国之后饮食则是更加规律,更重要的还是他始终相信科学医疗,75岁那年他毅然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的他继续保持着高质量的生活。
![]()
不过或许连他自己都没完全意识到,那颗永远年轻的心才是他长寿的真正秘诀,不论是年轻时勇敢与学生杜致礼相爱,还是晚年与翁帆开启新的婚姻生活,他始终坦然接受生命给予的每一份礼物,杨老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或许比任何养生秘诀都来得珍贵。
![]()
三、或许还有一点
外交家顾维钧晚年总结自己长寿的原因时提到了自己妻子的贴身照料,与此同时科学家钱学森也认为自己之所以高寿,也离不开与夫人蒋英音乐相伴、心灵相通的婚姻生活,这让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舒畅平和的心境。
![]()
而如今当我们看到杨振宁教授晚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也会自然想到他生命中的两段重要婚姻,无论是与原配杜致礼相濡以沫的五十三载,还是与翁帆相伴二十一年的黄昏时光,爱就如清泉般滋润着他的生命,让他始终保有一份不老的童心。
![]()
杨振宁与杜致礼的缘分始于师生,她是抗日名将杜 聿 明的长女,端庄大方,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大家闺秀,后来两人在美国重逢,并于195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小教堂里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婚礼,婚后杜致礼选择将重心放在家庭,默默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
![]()
而杨振宁则心无旁骛地投身物理学研究,终于在1957年荣获诺贝尔奖,在那场举世瞩目的颁奖典礼上,杜致礼身穿一袭优雅的旗袍,轻轻挽着瑞典国王的手臂步入会场,那个画面应该是杨振宁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这个消息让当时的许多人都感到意外,他们之间不仅年龄相差悬殊,而且身份也有很大的不同,杨振宁甚至比翁帆的奶奶还要年长一岁,可是杨振宁却坦然地说,翁帆是“上帝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
![]()
1995年在汕头大学19岁的翁帆作为志愿者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她后来回忆当时紧张得手心出汗,把白衬衫都捏皱了,然而令她意外的是这位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格外亲切,更巧的是杜致礼在闲聊时还笑着说,翁帆笑起来的神态让她想起年轻时的自己。
![]()
当时合影中的三个人恐怕谁也不会料到,这张老照片在多年后竟会续写出一段特别的缘分,面对外界的不解翁帆的父亲翁云光曾平静地对媒体说:
“小帆愿意照顾杨教授的晚年,是美德,也是光荣。”
![]()
或许会有人为翁帆惋惜,认为她付出了最美好的年华,但是两人携手一路走来,目光里从来都是彼此,直至如今死亡将他们分开,对翁帆而言杨振宁比起丈夫,其实更像是一种从小仰望的信仰。
![]()
![]()
他给予了她一个非常纯净的世界,所以在那里比起物质与浮名,精神世界的契合更值得她珍视,杨振宁也曾说他们的结合在未来看来,会是一段“非常美丽的罗曼史”,翁帆常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给他,两人交流心得,总是默契十足、意趣相投。
![]()
两人现如今携手走过二十一个春秋,49岁的翁帆依然气质清新,103岁的杨振宁依旧目光炯炯,我们或许就该明白,好的婚姻是彼此影响,更是相互滋养,共同成就。
![]()
如今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不难想象翁帆的悲痛,在他离世一天后翁帆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悼文,文字不多,却句句含情,她说能成为杨振宁的妻子,与他共同走过二十一年,是她此生最大的幸运。
![]()
杨振宁先生现在只是回到了星空之中,
我们有时候其实只需要抬头仰望一下,
便可以获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
![]()
祝愿杨振宁老先生一路走好!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信息来源:
1.网易:杨振宁:翁帆贴心照顾,家族自带长寿基因,要活到“茶寿”108岁
![]()
2.光明网:送别!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
![]()
3.腾讯网:103岁杨振宁因病离世,与翁帆结婚21年恩爱如初,彼此对婚姻有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