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家族的草书被视为“草法正脉”,特别是他临终前传给儿子的草法技巧,更被誉为“学草的‘终极密码’”。他曾嘱咐后人这些笔法不能公开,要做到“千金勿传”,不过,智永还是将它们公诸于世,宋代人根据这些内容编了一部《草诀百韵歌》。
![]()
《草诀百韵歌》每一句都是根据王羲之所创笔法所写,以五言律诗写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内容涉及草书的笔画、结字、显相似字的区分等,包罗万象。而且每一个草书字都从二王真迹中选取,并配有楷书释文,对照清晰明白,堪为入门标准教科书。
![]()
原版的《草诀百韵歌》曾失传1000多年,清代时被发现,如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版本与市面所见的韩道亨版本相比,韩之版本乃是拓本反白处理过的,点画细节不精准,台博本的墨迹原版,用笔精微奥妙,动作完整,字法准确,更值得反复学习临摹。
![]()
我们以其中几句为例,作一讲解:“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路左言如借”一句,“路”字左边“足”旁,草书中借用“言”旁的符号写法,左部写成三横一竖,既省笔又不认错。“时边寸莫违”中“时”字右边的“寸”部草法写法固定,不能随便改,“寸”是短竖钩加上挑笔,竖钩要挺直,收笔向左上挑,不能写成圆弧钩,否则会和“才”“木”等偏旁混淆,强调草法规范的重要性。
![]()
“草勾添反庆”“庆”(慶)字草法通过加“反钩”来区分字形,先写“广”字头,中间“心”部简化为横钩,最后在右下加一个逆时针的反钩,让它和“床”“庄”等字区分开,靠笔画方向差异避免认错。
![]()
“乙九贴人飞”是说“飞”(飛)字草法由“乙”“九”和单人旁组合而成。“乙”横折弯钩,“九”象征右部结构,单人旁在右侧,三部分连笔写成复合符号,把复杂结构拆解成简单符号,是草书快速书写的核心技巧。
![]()
“惟末分忧夏”通过末笔区分“忧”和“夏”,“忧”字末笔是竖弯钩、向右舒展;“夏”字末笔是短促的点画,靠最后一笔的形状就能分清这两个易混字。“就中识弟夷”“弟”字中间是两横连笔、竖画贯穿;“夷”字中间是一横带右勾。
![]()
这六句口诀教的是草书三大核心规律:偏旁借代简化、笔画增删辨形、抓住关键细节,是王羲之总结的高效辨字和书写技巧,初学者掌握后能快速突破草书难认、难写的问题。全篇干货满满,适合长期学习。
![]()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