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大街上,一到秋天,满地金黄,银杏叶像小扇子似的铺了一地。公园里、马路旁、小区里,哪儿都有它的影子。你说这银杏树不是遍地都是吗?咋还有人说它比大熊猫还濒危?
可我要是告诉你,咱们天天见的这些银杏树,其实压根儿不是“野生”的,它们就像城市里的“打工人”,活得热闹,却不代表这个物种在自然界过得好,你信不信?
![]()
真正的野生银杏,全国可能只剩几十棵,藏在深山老林里,没人知道它啥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你以为你在看一棵古树,其实你看到的,可能是这个物种在野外最后的倔强。
银杏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活生生的“植物活化石”。它最早出现在两亿七千万年前,恐龙都灭绝了,它还在。
咱们国家从宋代开始就在寺庙、园林里种银杏,图个长寿吉祥。可关键问题是这些树,全是人工种的。
![]()
它们长得再茂盛,开再多的果,只要不是自己在山沟里扎下根、开花结果、传宗接代,就不算“野生种群”。什么叫野生种群?就是它能在自然环境里独立生存、繁殖,不靠人帮忙。这才是衡量一个物种能不能活下去的根本标准。
可现实是,全世界公认的野生银杏种群,只在中国浙江天目山一带有零星分布。
![]()
根据201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家机构发布的研究论文,通过对全球50多个银杏群体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除了浙江天目山、贵州务川、重庆金佛山等极少数地点外,其他地方所谓的“野生”银杏,其实都是早年人工种植后逃逸的个体。
![]()
而真正能自我维持的野生群体,仅存于天目山几个孤立的山谷中,总数估计不超过100棵,而且多年没发现自然更新的幼苗。这意味着啥?意味着这些老树一旦寿终正寝,这个物种在野外可能就断了香火。
你可能会问,那为啥大街上这么多银杏树?这不是说明它活得挺好?这话听着有理,其实大错特错。满城金黄的背后,是一场“虚假繁荣”。
![]()
咱们看到的银杏树,几乎全是从苗圃里批量培育出来的,用的是无性繁殖技术,比如嫁接、扦插。
也就是说,整条街的银杏,可能都是同一棵树的“克隆体”。它们基因一模一样,看起来热闹,实则极度脆弱。一旦遇到某种病害或者气候剧变,可能一倒一大片。反观野生种群,基因多样性丰富,抗风险能力强。
可现在的野生银杏不仅数量少,还被分割在几个孤立的小块区域里,彼此之间没法传粉交流,近亲繁殖严重,后代活力越来越差。再加上森林开发、旅游活动干扰、气候变化影响,它们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
IUCN早在1998年就把银杏列为“濒危”物种,2020年的评估依然维持这一等级。而大熊猫呢?经过多年保护,野外种群已经恢复到1800多只,栖息地连通性也在改善,2016年就被降级为“易危”。相比之下,银杏在野外的真实处境,反而更不容乐观。
银杏的命运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一个物种能不能活下来,不能光看它在人类世界混得怎么样。就像动物园里的老虎,养得再好,也不能代替野外种群的存在价值。
![]()
银杏在城市里被当成景观树,在药厂里被提取黄酮,在餐桌上被炖进鸡汤,但它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功能,早已丢失。
它曾经依赖的传粉昆虫可能已经灭绝,它的种子传播机制在现代森林里也不再有效。
![]()
我们保护一个物种,不是为了让它当盆景,而是要让它能在自己的家园里自由生长、繁衍。目前,国内已经有科研团队在贵州、湖北等地尝试重建银杏的野外种群,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幼苗回归种植等方式,帮它们重新扎下根。
但这事儿急不得,银杏生长慢,从种下到开花结果得十几年,还得等森林生态系统慢慢恢复平衡。保护银杏,本质上是在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