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控价红线不可碰!经销商未签约售假,厂家维权3大原则直击要害
大家好,这里是小熊品牌管控。在品牌分销体系中,经销商作为拥有独立经营机构、且享有厂家商品所有权的主体,与厂家签订合法合作协议,是开展分销业务的前提。然而市场中总有个别经销商突破底线,未达成合作协议便擅自销售假冒商品,不仅扰乱品牌价格体系,更严重损害品牌信誉。面对此类情况,厂家该如何依法维权、严守品牌控价防线?这3大核心原则,是厂家必须掌握的“维权指南”。
一、品牌控价维权首选:证据确凿,果断启动起诉程序
起诉是厂家打击未签约经销商售假、维护品牌控价成果的最有效法律途径。只要掌握经销商售假的明确证据,厂家即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流程清晰且具有强制力:
1. 提交起诉材料:厂家作为原告,需准备好起诉书(可自行撰写或委托律师起草),明确诉讼请求与经销商售假的事实依据;
2. 法院受理送达:将起诉书提交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审查受理后,会在法定期限内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至经销商(被告);
3. 被告答辩环节:被告需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15日内提交答辩状,即便被告未提交答辩状,也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正常审理;
4. 答辩状送达原告:法院在收到被告答辩状后5日内,会将答辩状副本送达至厂家,保障厂家的知情权;
5. 开庭通知公告:法院会在开庭审理前3日,以书面或其他形式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并依法发布开庭公告。
庭审阶段,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审理过程中,也可根据双方意愿进行调解,争取和解;若调解失败,则会及时出具判决结果。判决生效后,若经销商拒不履行赔偿义务或无能力赔偿,厂家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经销商确无履行能力,法院将依法裁定中止执行,待其具备履行能力时,厂家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确保维权权益不打折扣。
二、品牌控价维权核心:备齐两类证据,筑牢胜诉基础
法律维权的关键在于“证据”,厂家想要在起诉中占据主动,必须提前备齐两类核心证据,缺一不可:
• 原告主体资格证据:用于证明厂家的合法维权身份。个人作为原告时,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护照等身份证明文件的原件及复印件;企业作为原告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主体资格材料的复印件;
• 售假事实证明证据:这是认定经销商侵权的核心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双方未达成的合作意向或已签订的合同协议(证明合作关系状态)、经销商销售假冒商品的实物照片、交易记录、收发货凭证、双方往来沟通信函(如微信、邮件记录)等,需能清晰证明经销商存在未签约售假的事实。
三、品牌控价维权高效路径: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护航更省心
对多数厂家而言,自行处理维权案件往往面临“专业不足、流程不熟、耗时耗力”的难题,容易错过最佳维权时机。此时,委托第三方维权机构是更高效的选择——这类机构深耕品牌控价与维权领域,拥有专业的法律知识、成熟的操作体系及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能为厂家提供全流程维权支持。
第三方机构会根据厂家的具体情况,定制专属维权方案,从证据收集、起诉材料准备、庭审协助到判决执行跟进,全程代劳,不仅帮助厂家规避流程风险,更能凭借专业能力最大化争取品牌权益,让厂家无需分心维权,专注核心生产与运营。
作为深耕品牌控价与知识产权维权领域的专业机构,小熊品牌管控专注于淘宝、拼多多、闲鱼、天猫、京东、1688、抖音、快手等全平台维权服务。针对商家知识产权侵权、经销商低价乱价、未授权店铺私自销售等问题,我们通过知识产权投诉、侵权举报、法律起诉等多元化手段,强制下架删除侵权商品链接、要求违规店铺调整价格,同时协助厂家收编未授权店铺,全方位守护品牌价格体系,为品牌控价保驾护航。
品牌控价是维护品牌价值的长期工程,面对未签约经销商售假等违规行为,厂家既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也要善于借助专业力量。唯有态度坚决、方法得当,才能守住品牌底线,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让品牌发展行稳致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