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张德奇
九月以来,全省各地持续降雨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土壤含水量饱和,对秋作物收获和麦播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本年度麦播生产形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组织栽培生理团队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协同郸城县农科所、西平县农业农村局、遂平县农科所、南阳市科学院、遂平克明面粉有限公司小麦中心有关技术人员,及时开展秋作物收获烘干晾晒和腾茬情况调研,并指导合作社和农户合理开展抗湿整地播种工作。
10月13日至14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技术专家张德奇、杨程等一行,先后到周口郸城国家农高区胡集乡和汲冢镇,西平县盆尧乡、二郎乡、焦庄乡、老王坡农场,遂平县的常庄镇、和兴乡、遂平县农科所试验田,方城县赵河镇、清河乡等地,在种植合作社调研秋作物收获烘干晾晒情况,在农田查看秋茬秸秆处理情况和土壤墒情。
在西平县盆尧乡于营村西平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示范户于洪恩种植的200亩耕地里,玉米已经收获,由于土壤湿度较大,无法进行秸秆粉碎,专家技术团队建议,根据土壤墒情合理进行秸秆粉碎和整地播种工作,确保播种质量。同时央媒和地市媒体对西平县在秋作物抢收、烘干、晾晒进行报道,保障颗粒归仓。
![]()
在方城县方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秋作物收获、烘干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合作社的晒场上,堆着收获的玉米、大豆,据合作社负责人刘本庆介绍,烘干设备正在昼夜不停的工作着,日烘干粮食能力在260吨左右,目前收获的玉米含水量30%左右,必须及时烘干,确保品质和收储销售。
![]()
在方城县赵河镇吴楼村及中封村示范田,调研了田间收获、秋茬处理及田间土壤墒情。目前玉米已基本收获完毕,人工抢收的部分田块秸秆仍立于田间,机械抢收的地块秸秆未能粉碎,部分田块的花生在人工抢收中。收获后田间土壤墒情较大,整体主要表现为土壤水分饱和现状,地头多因抢收农机盘转造成局部积水。
![]()
从此次生产情况调研来看,不同地块、不同作物收获腾茬进度有所差别,规模化合作社和普通农户收获也有差别,秋作物收获后均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进行烘干和晾晒。由于田间土壤湿度较大,处于饱和状态,不适宜大型农机进田开展秸秆还田整地等作业。
![]()
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和土壤湿度过大对小麦播种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顺利实施,根据调研情况,专家技术团队建议麦播工作的技术原则,以墒情为主线,适墒开展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工作,强化农艺农机融合、播期播量协同,合理播深,科学抗湿播种,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并就具体麦播工作提出以下应对技术意见,一是分作物及时抢时晾晒、烘干,保障秋粮品质,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秸秆离田利用路径;二是及时进行田间排水与土壤散墒,缩短沥涝时间;三是做好备播和整地播种环节,做好适墒整地、因墒调整播期、因播期优化播量、适深播种。
整地需把握“适墒”原则,土壤湿度适宜时,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粉碎还田,随后浅旋散墒;黏重土地需遵循“宁晚勿烂”原则,避免翻耕后形成黏条,影响小麦出苗;四是关注苗情、墒情和天气条件的变化,及早制定技术管理意见。(张德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