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重烟浪接长空,浩荡乾坤入眼中。
天她有情俱是客,江湖无处不春风。
云开远树青山外,日落平沙白鸟东。
欲向沧洲寻旧约,扁舟何必问渔翁。
![]()
此诗以“江湖烟波”为经,“生命哲思”为纬,编织出一幅吞吐日月、涵容万物的精神图景。
全诗八句四联,层层递进:首联以“万重烟浪”铺陈宇宙的浩渺,奠定雄浑基调;颔联借“天她有情”与“江湖春风”的对比,叩问生命本质;颈联通过“云开远树”“日落平沙”的时空凝视,完成对自然与自我的双重观照;尾联以“扁舟不问”的决绝姿态,将逍遥境界推向极致。
![]()
整首诗如一幅水墨长卷有泼墨写意的狂放,又有工笔点睛的细腻,最终在“沧洲旧约”的留白中,完成对超脱精神的终极礼赞。
![]()
首联:万重烟浪接长空,浩荡乾坤入眼中
此联以“万重烟浪”起笔,如巨斧劈开混沌,将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推至眼前。
“接长空”三字,不仅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更以“接”字暗含天地交融的动态感——烟浪并非静止的画,而是涌动着与长空对话的生命力。
“浩荡乾坤”四字,则将视野从具象之景升华为宇宙之境,“入眼中”三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以心观天”的主动姿态:非乾坤入眼,乃眼纳乾坤。
此联以雄浑笔力奠定全诗基调,为后续的哲思铺陈出宏大的背景。
![]()
颔联:天她有情俱是客,江湖无处不春风
“天她有情”以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母性的温柔,但“俱是客”三字却如冷水浇头,将万物(包括人)从“天之宠儿”的幻梦中唤醒——天地虽广,你我皆为过客。
这种对生命短暂性的认知,本易陷入悲观,但“江湖无处不春风”却以“春风”为喻,将江湖的每一寸土地都化作生机的象征。
两句形成强烈张力:前句是“向死而生”的清醒,后句是“向生而歌”的豁达。
这种矛盾中的统一,恰是东方哲学“悲悯与超脱并存”的典型表达。
![]()
颈联:云开远树青山外,日落平沙白鸟东
此联转入具体景物的细腻描绘,却暗藏时空的双重维度。
“云开远树”以“开”字写云的流动,暗喻困境消散后的明朗;“青山外”以空间之远衬心境之阔,青山既是实景,亦是心中高洁志向的投射。
“日落平沙”则以“落”字写日的沉静,与“平沙”的平坦形成视觉与情感的双重舒缓;“白鸟东”以白鸟的飞翔方向(东)暗合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自在。
两句一远一近,一动一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捕捉,也是对内心平静的映照——当目光穿透云雾与落日,最终落点在振翅东飞的白鸟上,恰似心灵从宏大叙事回归到生命的本真状态。
![]()
尾联:欲向沧洲寻旧约,扁舟何必问渔翁
“沧洲”在古典诗词中常代指隐逸之地,“寻旧约”则暗示此心早有归处,非一时之兴。
这里的“旧约”可作多重解读:或是前世与自然的盟誓,或是今生对精神自由的承诺。
“扁舟何必问渔翁”以反问作结,将全诗的哲思推向高潮。
扁舟象征自由,渔翁常喻隐者,但“不问”二字却消解了对“标准隐逸生活”的模仿——真正的自在,无需外求指引,无需遵循既定范式,只需顺从本心。
这种对传统隐逸文化的突破,体现了超越形式的精神自由。
![]()
此诗如一曲天地交响:烟浪为鼓,春风作弦,白鸟振翅如碎钹轻击,最终在扁舟独往的静默中归于永恒。
它不满足于对自然美的单纯描绘,而是通过“客”与“春风”、“旧约”与“不问”的对比,揭示出一种超越世俗、顺从本心的生命哲学——天地虽大,万物皆为过客,但只要心怀春风,处处皆是归处;隐逸不必效仿他人,扁舟一叶,自可驶向本真的沧洲。
![]()
读此诗,如立千仞之崖:眼前惊涛拍岸,心中自有春风;耳畔似闻渔翁长啸,转身却见扁舟已过万重山。
这种“身在江湖,心超物外”的境界,恰是东方文化对“自由”最诗意的诠释——它不在逃离尘世,而在与天地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