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们与万物连接的枢纽。在这里,人与空间、时间、自然、艺术、情感、智能科技动态和谐,相互滋养,形成共生,并持续进化。这次PChouseAward私宅设计大奖发起“住宅设计的七个思考”系列内容,不仅是基于一间房子本身的挖掘,更是对变化中的生活方式的思索,对富有人文温度与创新锐度的未来私宅范式的探索。我们将邀请众多位设计师,从七个角度,分享如何理性而充满温度地塑造理想的生活空间。
“家”不仅是栖息之所,还是个容纳情绪、滋养精神的容器。当外界的纷扰如潮水般涌来,一个能让我们放下防备、回归本真的“心灵角落”便显得尤为珍贵。“住宅设计的七个思考”本次我们聚焦在“情感”这一层面,探讨家终那片精神角落,即“居心地”的打造。五位设计师,各自带来观点分享,分享如何将空间转化为充满温度的情感载体。在秋日的静谧中,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关于“居心地”的探寻之旅。
01
顾忆(无设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居心地”是精神的容器,可以给我们力量
![]()
我想“居心地”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和感受:身处某个空间时,内心感到舒适、安宁、踏实和被接纳的愉悦感。它不仅仅是物理或空间层面的舒服,还是一种更深度层次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在私宅项目里,“居心地”犹如一个很个人化,并且功能退位于情感的“精神容器”。
![]()
选用米色、原木色作为主基调,在视觉上呈现更多素雅的留白。
![]()
将原有的电梯井改建成住宅的核心景观筒,于顶部打开若干小孔,将其设计成可供日光流转的天井,看似牺牲原有实用的室内面积,却增加人与自然互动的精神性,并让原本零采光且阴暗潮湿的地下一层有了日光的关照,成就一座可禅修的公共交流空间。
首先,它要具备安全感和归属感。回到家中会自动卸下一切防御和面具,真实地面对自己,自在且松弛,是一种“我被世界温柔以待”的一种确定性。然后,它在私密的范畴里还兼具了疗愈力和恢复力,让我们在短暂的休憩过后得以重获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
材料以常用的木、石为主,甚至是普通且有些粗粒的木材来呈现一种质朴的气息。
![]()
用硅藻泥在地下室砌出了一间禅堂,灯光勾勒出太阳一般的光晕,意指通往觉醒的路。
我们每天通过手机与他人“在线连接”,往往很消耗能量,所以我们更渴望与自我、家人及朋友有更深度且是真实的情感连接。作为设计师,我很有幸可以通过设计的语言,将对以上的认知和理解,转化为一个可见可触摸的物理空间。
![]()
简洁的茶室内,人、器、物融为一体,艺术家丁乙的画作恰如其分的悬挂于墙面。在此处点茶小坐,成就一座可禅修的公共交流空间。
![]()
![]()
空间从物理层面演变为隐形的心理刚需,我想是回应了现代人很迫切的需求:在这个充满变数和向外求的世界里,我们想拥有一处可控、安全、可以让我们松弛、放飞的心灵角落,用来安顿心灵、恢复元气,从而获得继续向前的力量。
02
金园圆(风起时设计艺术总监):“居心地”应是精神自由之地
![]()
居心地”无关风格和奢华程度,但它却能隔绝外界的喧嚣,安抚疲惫的身心,可以让我们在归家的那一刻就能卸下全身的铠甲,为次日生活充电的能量场域,我称它为“精神自由之地”。
![]()
金园圆分享的家中“居心地”
![]()
通透的落地窗墙收获满窗浓绿,光线也得以恣意漫入屋里。自然与日常在此延伸、交汇、融合,平添素雅的生活意趣。
![]()
餐厅视野极好,户外绿树掩映,如同处在一个充满生机与自然的森林之中,落地窗上映四季流转的风景,呼应餐桌上的时令食材,从视线到口欲实现人与自然的共鸣。
我们不倡导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需要真正关心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家庭关系和情感需求。这也是我们风起时一直关注的理念——“到生活中去”,更是我们对真实需求的关注。做“让房子变成家”的设计,做让居住回归到人的本位的设计。
![]()
窗户是房子的眼睛,借助窗外的自然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在不同场景区域都预留出大大小小的窗,用一个一个窗框住了屋外如画一般的绝美窗景,框进来日月朝暮和四季流转。
![]()
入户正对着的玄关利用造景的方式与户外形成互动,在玻璃盒子里种下了一颗枫树,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
人应该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像鱼虫草木一样。同样,住宅应当回归它的使命,让空间像树一样呼吸、像水一样流动、像土地一样包容。我们从情感维度回归生活本身,让居住空间回归生活的本质,当空间被赋予“居住”的概念,它便不局限在六面体的物理意义,也不再是简单的“栖身之处”,而是安放“身心”的家。
![]()
墙面留白,细窄石膏线线条适当点缀,恰到好处的色彩饱和度像初春里的一份法式甜品,甜而不腻,有种不争岁月的温柔美感,轻复古法式简洁的空间外观,推敲经典永恒的细节。
作为住宅室内设计师,我们希望家成为一座桥梁,重新连接我们与阳光、空气、草木。在家的每平米空间中,都能让居者与自然、情感产生连接和互动,这是住宅设计更本质的需求所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无限可能,留出1㎡装下繁忙生活中的独处时光,打造一个可以承载广阔世界独属于你的精神角落。
![]()
03
李新磊(兑话设计创始人):居心地不是特定空间类型,而是情绪容器
![]()
居心地”就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场域,在这里可以完全放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回归本我。“居心地”还与人的兴趣相关,喜欢喝茶就可以是个茶室,喜欢读书可以是个读书角或者书房,喜欢冥想就是一个冥想室,不拘泥于特定空间类型。
![]()
家里没有选择普通成品沙发,只是在地台上做了几个靠包和垫子,自己可以很随意的窝在上边,家里家具的材料基本也都是云南老木头,有岁月的痕迹,旧的东西从精神上也会让人更松弛。
![]()
一人食的厨房,在室内做了一个上翻窗,窗外是自己家的一个露台,种满了热带植物,吃饭的时候也可以满眼绿色。
快节奏时代里,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面临无处不在的压力,家就必须从单纯的“居住机器”转变为“情感容器”,让我们得以从外部的高速运转中抽离,在这个“居心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精神上的“反哺”,修复情绪损耗,以面对第二天的工作或者生活。
![]()
这里是房子最核心区域——中庭,也是房子最居心地的地方,照片中的角度是人坐在榻榻米茶室看向中庭,榻榻米茶室是业主待的最久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边喝茶边看自己打理的小庭院,特别是冬天下雪,煮茶赏雪更有兴致。
04
夏承龙(1890.STUDIO创始人/设计总监):居心地是功能空间亦是情感锚点
![]()
“居心地”是私宅中能与自我深度对话的精神容器。它不仅是功能空间,更是情感锚点——一处让人卸下压力、回归本我的角落。打造“居心地”,核心在于从“物”的设计转向对“人”的关怀。我们将其视为一个系统性的情感设计,而非简单堆砌元素。
![]()
窗,将城市天际线与葱郁绿意全部收进屋内,米亚全景系统窗为我们这方空间寻觅了一处可以让心灵栖息的角落。
首先,我们通过空间叙事来定位它,关键在于找到能与居住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情绪触发点”。其次,运用五感设计营造沉浸式疗愈体验,共同构筑一个令人放松的场域。最终,它必须是极度个性化的。通过与居住者的深度对话,将他们的爱好、记忆与情感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真正能安放身心的精神容器。
![]()
在空间的剧场里,每一件家具、每一个有故事的器物、每一抹光影,都在诉说生活的剧本。这方客厅,将烟火气与诗意完美糅合,勾勒出令人眷恋的居住哲学。
在快节奏时代,外部存在各种纷扰与繁杂信息,那么,家更需要提供情绪稳定与心灵修复的力量。因此,设计不再是形式表达,而转为对居住者情绪需求的回应,于方寸之间营造安全感与归属感,这正是现代人渴望的“隐形刚需”。
![]()
不用刻意堆砌的繁华,卧室全部采用书香门地的原木色地板通铺,用最本真的材料,映衬出最真实的情感、传达最质朴的温度、沉淀最优雅的美学。
05
杨瀚(瀚锐设计创始人):每个家都需要安定身心的居心地
![]()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忙于工作,家成为每日忙碌后心灵的归所。如今社交渐简,许多人更愿将相聚安排于舒适的家中。因此,为私宅保留一处安定身心的“居心地”,成为越来越多业主的期待。
![]()
![]()
![]()
通过改造地下室,引入花园绿意与自然光,于地下室开辟出一方开放式茶室。屋主一家可在此聊天饮茶、静坐发呆,面对天井里的植被,感受四时更迭,聆听雨声淅沥。这里成为了屋主一家安顿情绪、回归宁静的心灵栖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