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等民族药强调用‘鲜’,既往在民间多是现采之后立即制作。贵州山多,瘴气重,风湿免疫类疾病发病率高,我们的一款协定方用了黑骨藤、青风藤等制成外敷贴膏,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疼痛。”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姚血明介绍,该院风湿免疫科起步于2005年,是贵州成立时间最早、接诊规模最大的风湿免疫科,年接诊量超过6万人次。
据了解,该科室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融合苗医、侗医等民族医药理论,构建了“理论—制剂—技术—康复”一体化的风湿病诊疗体系。此外,科室还牵头成立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联盟,目前已有70多家医疗机构参与。
27岁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李鸣当初是被家人抬着进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家族聚集性,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最开始是腰骶部出现钝痛、僵硬,严重时可能发生脊柱畸形、脊柱强直,甚至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姚血明记得,李鸣到门诊时整个人佝偻在担架床中,只有眼珠子能正常活动,“这个身高1.7米的小伙子,体重却仅有28公斤”。
经过长达七八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李鸣开始服用该科特色的协定方“强直康”,同时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期还接受了部分关节置换手术。多年的综合治疗有了成效,他的脊柱疼痛大幅缓解,摆脱了终年卧床的困境,如今还有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姚血明介绍,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目前团队在治疗手段上拥有脊蛇祛湿胶囊、痛风颗粒、润燥灵方等内服制剂,开展温通罐、中药熏药、药棒穴位按摩等民族医特色外治技术,还结合超声引导下关节穿刺、微创针刀镜等现代微创技术,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精准医疗体系。
据悉,该院多个科室提倡融合民族医药理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建成贵州省示范性中药制剂中心和经典名方医疗机构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拥有37个院内制剂批文;还将药食同源理论与现代药学结合,主导开发“茶补补”“汤补补”等中药健康饮品及文创产品,推动中医药融入日常健康管理,拓展药学服务外延。(徐诗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