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九月,平壤和首尔几乎同时打出了一张“大赦牌”。北边,为了纪念劳动党建党八十周年,金正恩下令“大赦天下”;南边,李在明政府在一个月前,也以“光复节”之名特赦了八十多万人。表面上看,这像是南北双方心照不宣地释放善意,可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就太小看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的算计了。
真正的大新闻,藏在“大赦”的字里行间,更藏在金正恩绝口不提的四个字里——“朝韩统一”。
![]()
咱们先聊聊朝鲜这场时隔三年的大赦。9月26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的一纸政令,让无数家庭看到了希望。政令说,从10月1日起,将对一批服刑人员实施大赦,还特别嘱咐内阁要“妥善安置获释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这操作,朝鲜不是第一次搞。每逢重大节日或政治节点,来一场“皇恩浩荡”式的赦免,几乎成了传统。2012年,为了庆祝金日成诞辰百年,就曾有过一次。那次放出来的人,很多都被直接安排进了农场和工厂。
你看,这门道就出来了。朝鲜的“大赦”,从来不只是一场单纯的人道主义表演,它首先是一道精准的经济算术题。
这么多年,国际社会的制裁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把朝鲜的经济牢牢锁住。最缺的是什么?除了外汇,就是劳动力。一场大赦,既能彰显“仁德政治”,巩固内部的向心力,又能不动声色地为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注入一股新鲜血液。这些人从囚犯变成工人、农民,直接就能投入生产一线,这对于急需提振经济的朝鲜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这次,这场“恩典”的背景音,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冰冷。
就在宣布大赦前不久,金正恩发表了一次极其重要的讲话。那次讲话里,他描绘了朝鲜军事力量的宏伟蓝图,提到了新下水的驱逐舰,提到了不断精进的洲际导弹技术,唯独对一件事闭口不谈,那就是“统一”。
不仅不谈,他还给南北关系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在他的语境里,韩国不再是“南朝鲜同胞”,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敌国”。 他明确表示,朝鲜放弃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因为对方根本就不是和平的对象。
这话的分量,比任何一次导弹试射都重。它几乎是推倒了半岛七十多年来的政治基础。过去,无论南北双方关系多紧张,桌子底下踹得多狠,台面上总还挂着“同一个民族,终将统一”的念想。可现在,金正恩亲手把这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
这背后是他越来越清晰的战略判断:既然和解无望,那索性就别再抱着幻想。把韩国定义为“敌国”,不仅能从法理上彻底固化朝鲜拥核的“正当性”——我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抵御外敌,还能彻底摆脱“同族相残”的道德包袱。
所以你看,这场“大赦天下”与“敌国定义”的组合拳,打得是多么通透。一边是对内施恩,安抚民心,补充劳力;一边是对外亮剑,划清界限,绝了念想。 这哪里是释放善意,分明是在为接下来的长期对峙,做最充分的内部准备。
李在明:你打你的牌,我早有准备
面对北方这套“恩威并施”的组合拳,南边的李在明政府,难道就毫无察觉吗?
恰恰相反,李在明早已做好了准备。
咱们把时间拨回到一个多月前,韩国那场纪念“光复节”的特赦。当时,李在明政府一口气赦免了83万多人,规模之大,令人咋舌。这场特赦同样充满政治算计,名单里塞进了像前法务部长曹国这样的亲信盟友,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执政联盟,平衡党内派系。
但最关键的,是李在明在“光复节”致辞中的表态。在那篇讲话里,他同样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口吻来定义南北关系。他说:“我们不寻求通过吸收朝鲜来实现统一,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平共存的共同体。”
![]()
听出来了吗?这和金正恩的“敌国论”遥相呼应。虽然一个说的是“和平共存”,一个说的是“彻底敌对”,但核心思想是相通的——双方都心照不宣地承认,统一已经是个遥不可及的伪命题。
李在明的这番话,绝不是临时起意。他看得很清楚,在朝鲜已经拥核、中美博弈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再空谈“民族统一”,无异于痴人说梦。与其去追逐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如务实一点,先稳住眼前的局面,防止擦枪走火。
这是一种典型的李在明式实用主义。他知道,强硬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前任尹锡悦政府的对朝高压政策,换来的只是朝鲜更频繁的导弹试射和更激烈的言辞。而一味地示好,在朝鲜已经关死对话大门的情况下,也只能是热脸贴冷屁股。
所以,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你不提统一,我也不提;你把我当敌人,那我就把你当一个需要和平管控的邻居。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嘴上说着要和平,军事上的弦却一刻也没松。就在过去两个月,韩军两次以“越界”为由,对朝鲜船只进行了警告性射击。这表明,李在明政府的“和平共存”,是建立在军事威慑基础上的。他要让朝鲜明白,虽然我不主动挑事,但你也别想来占便宜。
“内稳外僵”:半岛的新常态
把这两场看似无关的大赦,和两位领导人的讲话放在一起看,半岛局势的未来图景就清晰多了。
![]()
南北双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为一场漫长的、没有对话的对峙期做准备。 他们的政策重心,都从过去的“对外关系”,转向了“对内治理”。
朝鲜的大赦是为了解决经济和劳动力问题,稳住内部基本盘。韩国的特赦是为了弥合政治分歧,应对经济衰退。双方都在埋头处理自家的烂摊子,谁也没心思,也没意愿去搭理对方。
这就是半岛正在形成的“内稳外僵”的新常态。
这种状态,有利有弊。
好的一面是,既然双方都放弃了“统一”这个最大的变量,那么因为意识形态冲突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反而降低了。大家都认清了现实,开始以“两个独立国家”的心态来处理彼此的关系。
但坏的一面,同样致命。在没有任何官方沟通渠道的情况下,这种纯粹的军事对峙,就像两列在同一轨道上相向而行的火车,任何一次小小的误判,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碰撞。
![]()
8月和9月的那两次警告射击,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过去,这种摩擦发生后,双方至少还能通过军事热线喊两嗓子,互相通报一下情况,避免事态升级。可现在呢?热线早就断了。韩国开枪了,朝鲜那边可能根本不知道你是什么意图,是警告还是挑衅?万一哪天某个前线指挥官手一抖,回敬几发炮弹,那局面可能就瞬间失控了。
说到底,金正恩的“大赦”和李在明的“准备”,都只是在为这个更加危险、更加不确定的新阶段做铺垫。半岛的天平确实在倾斜,但它不是倾向和平,也不是倾向战争,而是倾向于一种更加脆弱、更加依赖于双方默契和克制的危险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