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上级调整黑龙江主要负责人,调潘复生担任第一书记。
![]()
潘复生在五十年代担任过平原省第一书记、河南省第一书记,因1958年遇到波折。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恢复职务调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1966年接替黑龙江第一书记。
没多久,一场政治运动驶来,很多干部都有些猝不及防。作为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的杨易辰主张运动不能乱,在干部会议上表示:不要上街游行,上了街不一定斗争就有劲,甚至可能影响生产和斗争,大字报不要张贴在公共场所,不能停课、停工、停业。
运动初期,各地方干部也都是这样,本能想要确保稳定,因为开始的重点只是在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因此其他方面必须保障不能乱。
新任书记给省委传达4条指示,中心思想是不要干预运动,要支持学生,而且干部要检查错误。这让很多干部谁不能理解的,杨易辰等干部成为批判对象,并继续工作。
此时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2000多工人在省委大门口要求见第一书记,杨易辰去处理,他希望工人派代表反映情况,直接与代表交谈,希望工人与学生不要对立。对方一直要求见潘复生,杨易辰进行说服工作,谈到凌晨三点多才结束。
![]()
本以为事情得到解决,谁知道一些学生与锅炉厂工人辩论,另一些学生在商店与市民辩论,导致情况不容乐观。第一书记表示:当前形势很好,不是糟的很,运动中打人也是激流中的浪花,不是主流。对学生支持和偏袒,让杨易辰当即反驳:不能只让工人讲大方向,学生缺点也要讲。对方说:立场没有彻底转变过来,是要出大问题的,并说有人唯恐天下不乱,要孤立自己。俩人在这个问题上弄得不悦。
没多久,杨易辰被人戴高帽子、挂牌子,批他挑动工人围攻学生。后来在上级的干预下杨易辰放出来,并叫去北京谈话。上级对他很关心:第一书记刚去黑龙江工作,不了解情况,你要协助对方多抓工作,对方支持学生,你要支持对方,对运动不要不理解。这是用安慰的语气,让他很感动。
1967年,运动深入后成立省革委会,杨易辰暂时停止忙碌的工作。不过在与主要负责人共事时,对方的一些话让他不认同,也没有当面反驳,只是说不理解,说自己该做的都做了怎么不给自己安排工作,最终拂袖而去。
不久之后,他的情况更加糟糕,从文斗升到武斗,给他戴几顶帽子杨易辰不屑一顾,认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1969年,他被下放地方劳动,住在破土房里,每月30元生活费,勉强维持生活。1971年3月,形势不断发展后,上级对省革委一把手在运动中犯错进行揭发批判,省里派人接他回去,准备安排工作。
上级找他谈话,根据中央的意见,要请他出来工作,但考虑他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如果签字后可以恢复工作,考虑安排进常委。他不承认“走资派”,只有工作安排让省里决定。因没有签字,一开始到工厂蹲点一段时间,又被请去担任省革委生产部副主任,主管常务。
1977年,上级让黑龙江6位主要负责人到京开会,要调整省委领导班子,让杨易辰担任第一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刘光涛不担任,不在领导班子成员当中。此后,杨易辰开始全面负责黑龙江地方工作,展开揭查批,拨乱反正等工作。到八十年代调任北京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