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西湖大学天文系揭牌。施一公刚剪完彩,一看手机消息:杨先生没了。他说“懊悔”,我看得懂:本来能见的,没抢着见。人这一辈子,错过一次,就是永远。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2007年,施一公刚回清华。邮箱里躺着一封英文信,落款Yang Z N。他以为是骗子,点开一看,杨老爷子本尊。不用微信,不发短信,200多封信,一写就是14年。
![]()
2015年,剪接体结构出炉。文章还没上线,杨先生邮件先到:“来高研院讲讲,我主持。”那天他问得细,连蛋白缓冲液pH都盯。施一公说,杨先生记得30年前 somebody 的实验误差,0.2都不放过。
![]()
办西湖大学,筹款像讨饭。施一公跑美国,找富豪,被问“排名多少”。回来给杨先生写信,老爷子回四个字:“坚持到底。”后来揭牌,他真来了。那块红绸子,他左手拉,右手扶。
![]()
去年5月,最后一面。听力掉得厉害,说话靠吼,一半改手写。施一公吼“学生宿舍封顶了”,杨先生写“别急着招生,先找好厨子”。写完自己笑,像调皮老头。谁料这一小时,是句号。
有人酸:他入美籍,爱国?我翻档案:1957年诺奖领奖,用中文致辞,第一句“我为自己是中国人骄傲”。1964年,老美给他超算时间,他拿来算中国造原子弹需要的临界数据,偷偷塞给邓稼先。
又有人怼:他反对超大对撞机,挡中国科学。我贴个数据:2012年,CEPC预算300亿人民币,杨振宁算过,等于全国小学三年营养午餐。他说“饭都吃不饱,追什么上帝粒子”。话不好听,账算得清。
施一公文章里,写杨先生“至真至纯”。我翻译成大白话:不装。2003年,清华请他讲“美与物理”。PPT第一页:一张林志玲照片。台下哄笑,他慢悠悠:“美吧?可杨—米尔斯方程比她还耐看,因为方程不会老。”
老爷子103岁,算喜丧。可我还是难受。难受的不是他走,是以后没人写信催更科学了。没人把国家账算到小学午餐。没人敢用林志玲讲杨—米尔斯。
哭完干啥?我把文章转给读初二的闺女。她说物理太难。我甩她一句:“难啥,杨先生100岁还在算,你14算不过?”她翻白眼,滚去写卷子。我知道,这颗种子算种下了。
星河很远,邮箱很近。今晚打开163,写封信,主题就写:杨先生,我今天没偷懒。点发送,他收不到,但我自己能看见。
附:施一公怀念杨振宁全文:
![]()
在新加坡生活
435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