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西站人来人往的候车大厅里,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是最亮眼的“温情符号”。
2025年10月18日上午8点50分许,志愿者队长刘志明带领队员崔海鑫、王秋雨、李佳芮、王一卓组成志愿服务小队。为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开启进站全程护送服务。从志愿者岗前培训时规划路线到分工协作执行,4位队员在队长的指挥中,默契配合在车站织就了一段充满暖意的旅途,他们的身影交织成一首动人的奉献之歌。
队长刘志明是团队里的“引路者”,出发前已按规划出Z114次列车从安检口到候车区的最优路线。
![]()
队员崔海鑫在推轮椅时,特意将速度放得极缓,遇到地面接缝处会轻声提醒“阿姨,前面稍微颠一下,您扶好扶手”。路过人流密集的检票口前,他手腕轻轻向上一抬,给侧后方的王一卓递了个手势,王一卓立刻心领神会,快步上前半步,对着周围旅客比出“请让行”的手势,两人一个控速、一个开路,顺畅穿过拥挤人群。经过安检设备,崔海鑫熟练地将老人的行李搬到传送带上,同时回头安抚:“马上就好,咱们很快就能到候车区休息。”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细致,稳稳当当地为老人把控着前行的节奏。
王一卓始终跟在轮椅侧后方,像一道“安全屏障”守护着行程。她的目光时刻锁定周围人流,每当有匆忙的旅客靠近,便立刻上前一步,礼貌地比出手势:“麻烦请让一让,谢谢”,及时为老人开辟出畅通通道。走到自动扶梯旁,她快步确认无障碍电梯位置,转身时拇指朝电梯方向轻点,给崔海鑫示意“路线可行”,确认对方点头回应后,才退回原位继续护航,让老人的每一次移动都没有丝毫阻碍。
![]()
李佳芮全程陪在老人身边,用贴心陪伴化解陌生环境的局促。“阿姨,您要是觉得闷,我陪您说说话”,她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留意老人的状态——看到老人的衣领被风吹乱,顺手轻轻整理好;发现老人口罩松动,便温柔地帮忙调整贴合。等待安检的间隙,她瞥见王秋雨拖着行李箱的手臂微微发紧,指尖悄悄勾住箱子侧面的提手,掌心向上托住箱底,轻轻往上抬了抬,冲他小声说“我帮你搭把手”。王秋雨顺势调整了发力姿势,笑着摇了摇头:“没事,这点重量没问题”,两人默契分担着行李的重量,动作轻缓得没有让老人察觉。她还指着不远处的便民设施介绍:“那边有爱心候车区,还有医护应急点,您有任何需要随时说。”
王秋雨是团队里的“大力士”,拖着装满老人衣物和日用品的黑色行李箱走在最前方。沉甸甸的箱子让他的手臂微微用力,额角渗出细密汗珠,却始终保持着平稳的步伐,没有让行李发出一丝磕碰声响。路过一处临时堆放清洁工具的拐角,他脚步一顿,手肘向后轻碰王一卓,用眼神示意“前方有障碍”。王一卓立刻放慢护行节奏,等王秋雨挪开障碍物、抬手比出“OK”手势后,才继续引导队伍前进。即便车站多为无障碍设计,遇到细微台阶时,他仍会下意识放慢脚步,快速确认路线后才继续前行,默默扛起旅途的“负重任务”,让老人毫无顾虑。
![]()
一位目睹全程的旅客感慨道:“这些穿红马甲的年轻人太贴心了,看着他们一起帮老人,连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哈尔滨西站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精神,他们的每一次弯腰、每一次微笑、每一次配合,都在为这座城市的交通服务增添温度,在无数旅客心中留下“温暖旅途”的美好印记。这份由红马甲传递的温情,终将在更多人的接力中,持续在哈尔滨西站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间流淌,彰显独属于哈尔滨的人文情怀。
![]()
随着Z114次哈尔滨西开往海口的列车检票通知响起,四人护送着老人来到站台。崔海鑫小心地将轮椅推至车厢门口,王秋雨提前与列车员沟通,合力将老人平稳抬进车厢;王一卓帮老人把随身物品放在行李架下层,李佳芮则在一旁叮嘱:“阿姨,这是您的车票和证件,放在内侧口袋拿取更方便,旅途有事随时联系站台工作人员。”经过四人长达1.5个小时的全程陪伴,老人最终安全坐上列车,临走前紧紧拉着他们的手反复道谢,红马甲的身影在车窗边挥手中,渐渐成了老人眼中温暖的光点。
![]()
在哈尔滨西站,这样的志愿小队还有很多,他们就是哈尔滨市远播星火公益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他们分别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身份,却因“志愿服务”的共同信念凝聚,在队长的带领下,把旅客出行的每个环节都服务得扎实周到——从进站引导到候车关怀,再到出站送别,每一份付出都藏着对陌生人的真诚善意。(记录者:张宇昊)
责任编辑:丁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