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批计算机专业被亮黄牌预警,顶尖公司的AI实验室正在为一名算法工程师开出百万年薪
“计算机专业被预警了?那还能报吗?”2025年秋季,当9个省份相继公布本科专业预警名单,178个专业被亮“黄牌”,其中工商管理类以 26 次预警排第一,计算机类紧随其后,25 次预警。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然而,就在同一时间,脉脉发布的《2025年AI人才流动报告》显示,AI新发岗位量同比增长超10倍,算法类人才供需比低至0.39,相当于5个岗位争2个人。
![]()
01 预警真相:计算机专业的“冰火两重天”
2025年,山东、甘肃、四川、河南、黑龙江、山西、湖南、河北和天津9个省市发布了本科专业预警名单,共涉及178个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预警频次最高的专业之一,被8个省市列为预警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相关专业同样被多次预警。
![]()
这一数据让许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困惑——曾经的热门专业为何频频登上预警名单?
某省教育厅数据显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70%,低于全省本科平均水平。 更令人惊讶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口就业率甚至跌破60%,不少毕业生被迫转行做销售、行政。
02 就业困境:批量生产的“流水线码农”难寻出路
计算机专业从“顶流”到“预警”,背后藏着三个扎心的现实。
扩招太猛是首要原因。2014到2024年这十年间,全国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79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布点超过1500个,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
某教育研究院统计显示,计算机类专业年毕业生超过50万人,但市场对口岗位仅30万个左右,一半学生不得不“跨专业就业”。
![]()
行业门槛飙升也让“半吊子”学生被淘汰。以前普通本科计算机毕业生进大厂做开发很常见,现在大厂核心岗位基本要求“985硕士+项目经验”,中小厂也更青睐有实际开发能力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AI冲击正在改变就业格局。ChatGPT、AI代码生成工具的普及,让基础编程岗位需求锐减。 某互联网公司负责人透露,以前需要5人团队做的代码编写工作,现在用AI工具2人就能完成,导致基础开发岗招聘量下降40%。
03 人才缺口:AI领域高薪抢人,算法工程师最吃香
与计算机专业整体预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I领域正迎来人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2025年1月—7月,AI相关新发岗位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长11倍。 薪酬也水涨船高,AI新发岗位平均月薪达到61475元,较2024年同期上涨4.33%。
算法类岗位在AI领域招聘中占据核心地位。 “搜索算法”成为AI领域人才稀缺度最高的岗位,人才供需比仅为0.39,相当于5个岗位争夺2个人才。 “大模型算法”以招聘指数94.16高居热招岗位榜首。
![]()
AI领域高薪争夺年轻人的趋势也愈加明显。2025年1月—7月,平均月薪在5万—8万元的新发应届生岗位占比高达42.66%,8万元以上的超高薪岗位也达到了14.68%,相当于每7个AI应届生岗,就有1个年薪百万。
![]()
04 优质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面对计算机专业的结构性矛盾,一批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科大讯飞合作创办人工智能科技英才班,集合双方优势探索产学研结合、理实交融的多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表示,公司将提供更多业界学习与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业界应用产品的孵化和打造中去”。
![]()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建“数学与人工智能实验班”,采用“数学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双轨培养和“高校—企业产学研融合”等创新模式。
![]()
河北省科技厅下属单位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出资设立“西安交大(河北)项目经理校地联合培养试点”,着力培养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05 理性选择:行业前景与个人规划并重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面对计算机专业的“预警”信息,需要理性分析,不必过度恐慌。
一方面,要认识到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行业要求提高了。头部企业的高端岗位仍在抢人,某芯片公司给算法工程师开出年薪40万,某新能源车企的电气工程师岗位竞争比1:50。
![]()
另一方面,选择学校比选择专业更重要。那些拥有特色班级、校企合作紧密、课程设置前沿的高校,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依然供不应求。
一位网友评论道:“专业预警就像是天气预报,告诉你哪些地方下雨,但带不带伞还是看自己。”
![]()
另一位网友则直言:“不是计算机不行,是你的计算机不行。清华、浙大的计算机毕业生会被抢,三流院校的才会被预警。”
计算机专业的预警信号,不是行业的丧钟,而是教育改革的警报。它提醒我们,高校专业设置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
对于考生而言,不必因预警而放弃计算机梦想,但应更谨慎选择培养质量高的院校和专业方向。在AI时代,真正的计算机人才依然是稀缺资源,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成为那个“懂AI、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行业的未来不属于“流水线码农”,而属于那些基础扎实、能持续学习、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