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的一些山林中,这个时候能见到一种很像是核桃的野果子,它绿油油的挂在树上,成熟后就掉落了,也没人去捡拾!
但是,在过去这野果可厉害了,它是很重要的油料作物,虽然不能吃,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物质,并且还被古人当做是传家宝,简直就是古人眼中的"宝藏树"。
 ![]()
这树就是油桐树,又名桐油树、桐子树,它是大戟科的落叶乔木植物,最高能长到10米,枝条粗壮,掌状叶脉清晰,在我国陕西、湖南、云南等数十个省区曾随处可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曾是支撑家庭生计的"传家宝",更是关乎国运的战略物资,如今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你们可认识呢?
油桐树的价值核心藏在果实里。其种子榨出的桐油,是自然界少有的优质干性油,具有迅速干燥、附着力强、耐酸碱、防腐防锈的特性。
这让它从古代起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农户用熟桐油涂刷家具、农具,能让木器几十年不腐;造船工匠将其涂抹在船身,可抵御江水侵蚀,明清水师的战船更是离不开它的防护。
 ![]()
特别是在明朝的时候,当时郑和下西洋,就需要大量的桐油,还有战船也是离不开桐油防腐的,而皇家就大量种植油桐树!
在我国民间更是有谚语说:"千棵棕、万棵桐,子孙后代不受穷",道尽了它的经济价值,成片的油桐林是农户眼中稳赚不赔的"绿色银行"。
也因此,以前很多的农民都种植油桐树,就是因为自己受益,也能传给子孙后代!
到了近代,油桐树更是登上战略物资的殿堂。20世纪上半叶,欧美航空、军事工业蓬勃发展,飞机机身、坦克装甲、军舰甲板都需要桐油制作的涂料来防锈防腐,美国曾有850种工业制品依赖桐油。
 ![]()
而当时中国是全球唯一的桐油出口国,1939年我国就以25万吨桐油换取美国2500万美元贷款支援抗战,被誉为"金色的救国油"。
那时"一株桐树抵过机关枪"的说法,虽有夸张却印证了它的重要性。除了工业用途,其果皮可制活性炭,根叶花籽能入药,榨油残渣桐饼还是优质肥料,可谓全身是宝。
到了春天开花时,满树繁花,也是异常的漂亮,因此有些公园也把它当景观树栽种!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曾遍布山野的油桐树,如今在很多地方却难觅踪迹,这又是咋回事呢?
这背后是时代变迁的必然。化学工业的崛起是最主要的原因,合成树脂、人工涂料等替代品成本更低、生产更快,完全取代了桐油在工业领域的地位。
油桐树本身的特性也制约了种植热情,它从种植到结果需要三四年,盛果期仅二十余年,且种植管理耗时耗力,相比之下,速生林、经济果木的收益更为可观。而且油桐树的产量并不高,虽然价格贵,可是产量低,并且它采收,晾晒,榨油等方面的人工成本也高,好多人感觉不划算,不如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此外,桐油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它虽性能优越却有毒性,误食会引发呕吐、休克等严重症状,限制了其在民用领域的拓展;
而且现代工业对涂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桐油在耐候性、色彩稳定性等方面已不如新型材料。随着需求锐减,农户纷纷砍掉油桐树改种其他作物,曾经的"摇钱树"慢慢被遗忘在乡野角落。
在农村很多人,见现在也没人收购桐油果子了,所以干脆砍掉了当柴火烧了!在我村里就是这样,以前山上很多的油桐树,可是现在都快砍没了,没砍的山也荒了,果子成熟了根本就没人去捡,可惜了!
如今偶尔在山间见到的油桐树,仍会在春日开出素雅的花朵。这棵承载着两千年种植历史的树种,虽已退出工业舞台,却在年轮里刻着中国人利用自然的智慧,也见证了工业文明迭代的足迹。
你们认识这油桐树吗?记得我小时候没少捡桐油果,你们家乡还有吗?以前捡过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