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前主持过的各种大型晚会不同,95世妇会是一次真正“改变世界”的大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女性在一起,谈论的不是娱乐与表演,而是命运与未来。杨澜说:“作为女性,能够在自己国家的主场见证这样一场盛会,由衷地感到骄傲。”很多年后,在世界各地与女性领导者重逢,她常常听到一句问候:“你也在1995年的北京吗?”那场大会成为某种“精神护照”,把她与世界各地的女性连接在一起。
杨澜说,自己在世妇会现场经历了一次“观念的巨变”。她坦言,在此之前,虽有一定性别意识,但仍深受社会普遍观念影响。“我过去一直觉得,女性要变得有能力、很强大,才会被看见和尊重。”
但在世妇会的会场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她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有一些地方的女性不能独自出门,有的没有财产继承权,有的甚至会遭受私刑或虐待。看到她们的处境,你会由衷地呼喊:我们不是因为变得强大才值得尊重,而是因为我们本来就该被平等对待。”
![]()
留学归来后,杨澜迅速投入工作。1998年,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端人物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那时,很多人劝她做轻松的生活类节目,但她偏要把镜头对准最硬核的政要和思想家。她采访过上百位各国政要,也对话过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我不相信女性只能局限在琐碎生活中”,杨澜说,“我想用访谈触摸更大的世界。”有一次采访基辛格,她直接追问:“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您会不会改变某些外交决策?”对方愣了一下,随后笑着回答:“年轻女士,你的问题很有挑战性。”通过《杨澜访谈录》,她成长为可以与世界重量级人物平等对话的女性。
![]()
在这个节目里,杨澜邀请农妇、白领、创业者、病患走上荧屏,让她们讲述真实的故事。她希望:“不管是否籍籍无名,每一个女性都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对社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来信说:“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和我一样的女人。”杨澜说:“媒体的责任,不只是传播,更是唤起。”杨澜很清楚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女性似乎必须先证明自己是好妻子、好母亲,然后才有资格去谈事业的成功。如果作为妻子离婚了,就被视为失败;如果孩子没考上好学校,就好像母亲失职。“我们都在默默把这些标准强加在自己身上。”她决定用反问打破这个惯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