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我能自己坐公交来郑州复查,还能给老姐妹做饭!”2025年5月,72岁的石大娘坐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诊室里,精神头足得看不出是两次手术、18次化疗的癌症患者。她攥着刚开的中药单,笑着跟周围患者唠嗑:“要不是袁院长,我可能早撑不到去年冬天。”
![]()
石大娘是河南襄城人,2018年8月确诊结肠癌。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医生建议化疗12次。母女俩想着“做完就好了”,咬牙扛过化疗——吐到吃不下饭、头发掉光、走路打晃……终于熬到出院,以为能松口气。
谁料1年后复查,肝部查出转移灶。医生还是建议化疗,女儿犹豫着问:“朋友说喝中药能调理,行不?”医生直接摇头:“中药没用。”母女俩没辙,又硬撑着做完6次化疗。这次更糟——肠梗阻发作,2023年10月不得不再次手术。
![]()
两次手术、18次化疗,70岁的石大娘彻底垮了: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面色蜡黄,说两句话就喘不上气。“医生说回家吃口服化疗药,可我妈吃了就吐,眼看要不行了……”女儿急得直抹泪。
转机出现在一次闲聊。石大娘的女儿跟客户姜老师聊天,对方听说情况后直摆手:“你咋不早说?我16年前得的结肠癌,就是郑州袁希福老中医看好的!”
姜老师是平顶山退休法官,2009年确诊结肠癌,在省肿瘤医院手术后浑身瘫软,“连路都走不了,腰直不起来”。她丈夫四处打听,找到袁希福院长。“喝了一周药,能吃饭了,身上有劲了!”姜老师记得清楚,2010年5月她就回了热爱的工作岗位,一直干到2015年退休。每年复查指标都正常,她甚至觉得“现在身体比得病前还结实”。为表感谢,她请人写了幅“德医双馨”的书法,至今挂在袁院长诊室墙上。
![]()
2024年11月,女儿搀着快撑不住的石大娘,拿着那幅书法的照片找袁院长。当时石大娘浑身没劲儿,几个人架着才能坐稳。“我当时想,怕是活不过年了。”她回忆,“可喝了第一副药,居然能喝下半碗粥!慢慢能吃馒头了,身上有劲儿了,我就知道有希望。”
因为状态一天天好,石大娘坚持每月复诊。2025年初复查,医生都惊讶:“整体情况稳定了!中药确实有用,接着喝!”现在,她不仅能自己来郑州看病,还能帮女儿带孙子、做家常饭。“袁院长说我这是‘带瘤生存’,只要身体好,就不用怕。”
![]()
诊室里,石大娘和女儿站在“德医双馨”书法前分享经历,周围患者听得入神。这幅15年前姜老师送的书法,如今又见证了一个抗癌故事——医学的温度,或许就藏在这些“有人信、有人治、有人好”的平凡坚持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