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业正在变化:从案源充裕到竞争激烈,从专业驱动到信任驱动。
律师的能力版图,也在悄然延伸——除了法律逻辑,还要懂客户心理,还要掌握“成交的艺术”。
专业不再是唯一的筹码,客户的信任、沟通的效率、成交的能力,正成为律师新的增长引擎。
10月19日,曼昆律师事务所“律师小课堂”第二期课程在杭州滨江区顺利举办。本期课程以“律师业务增长”为主题,围绕律师在咨询转化、沟通邀约与高效成交中的核心难题展开讨论。与会律师们围坐交流,讨论的不是法条与判例,而是一个更现实、也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当客户越来越理性,律师该如何提升“成交力”?
课程主题为《律师增长破局:从精准邀约到高效成交》,通过“案源拓展—沟通信任—高效转化”的完整链路梳理,课程结合大量实战案例与方法论,引导律师们系统思考在竞争加剧的时代,如何在保持专业精进的同时,实现业务的稳健增长。
随着课程的圆满结束,每一位参与者都带着更清晰的增长思路与落地方法离开——带走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关于“律师增长力”的全新启发。
![]()
课程回顾
![]()
从精准邀约到高效成交的五个层次——曼昆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市场总监 张娜
在分享的开始,张娜女士以“咨询心态管理”为起点,邀请现场律师分享在客户咨询后未能达成委托时的常见心理反应,总结指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模式带来的深远影响。
若将未成交简单归结为“市场环境差”,律师会容易陷入被动和情绪内耗,长期将影响执业状态与客户关系;
而若能将其视为“必要的成本投入”,则能转为经营者思维,将每一次咨询视作建立信任、筛选客户、积累口碑的战略环节,从而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提升长期转化。
基于这一心态转变,张娜女士以“道、法、术、器、势”五个层次展开系统讲解,从理念到执行,层层递进地拆解律师从邀约到成交的全过程。
第一层次:道——咨询心态管理
“道”是成交的根本。在面对未成交的咨询时,律师要从“被白嫖”的受害者心态,转向理性经营的成本心态。
张娜女士指出,这种转变意味着从情绪化反应走向理性决策,从短期得失转向长期积累。律师应将咨询视作市场投入、客户筛选与关系积累的过程,从而实现职业状态的正向循环。
第二层次:法——标准化成交流程
“法”是基于“道”的规则与方法论,是成交体系的框架。
张娜女士将成交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获取线索、判断线索、沟通需求、出具方案、给出报价、解决异议、签约付款、立项服务。每一步都对应清晰目标与操作指引,从私域线索管理到方案价值呈现,构成律师可落地执行的流程闭环。
第三层次:术——沟通技巧与客户洞察
“术”是行动的策略与技巧,是成交中最灵动的部分。
她强调,沟通的关键不是“解答问题”,而是“洞察行为与动机”。通过“行为—意识—购买力”三步访谈法,律师能识别客户的真实需求与决策逻辑,从而完成从“防备到信任”的转化,让沟通真正成为价值传递的过程。
第四层次:器——工具系统化降本增效
“器”是放大“术”的杠杆。
针对流程执行中的效率瓶颈,张娜女士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知识库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标准化产品库实现效率跃升。她指出,工具化不仅能让新人快速上手、让资深律师专注高价值环节,更能通过数据积累形成可复用的增长体系。
第五层次:势——善于借势成长,成就可持续发展
“势”是整合前四者的力量,顺势而为的智慧。张娜女士从三个维度诠释了如何“借势而行”:
借平台之势:从“手工匠人”到“系统成员”。
个人的努力终有边界,而强大的平台能提供成熟的体系与资源,让律师摆脱低效探索,融入更高效的系统化成长路径,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借趋势之势:从“单打独斗”到“顺势而为”。
法律服务正经历从“万金油”向“专业化、团队化、产品化”的转变。律师唯有深耕垂直领域、打造清晰标签,方能在行业重塑中脱颖而出,抓住时代红利。
借杠杆之势:从“专业能力”到“市场价值”。
专业是支点,而“法”(流程)“术”(沟通)“器”(工具)是杠杆。掌握三者协同,就能放大个人价值,实现从“能办案”到“能规模”的飞跃。
在总结环节,张娜女士提到:
“律师的专业服务与商业成交并非对立,而是一体两面。一个健康的成交体系,始于经营者的成本心态,成于标准化的执行流程。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
私域实战法:数字化工具赋能高效转化——私域运营获客专家 开开
在课程的第二部分,开开老师以“场景化表达赋能律师价值”为切入点,将私域运营与个人品牌建设紧密结合,分享了如何通过有温度的内容实现从被看见到被信任的全链路转化。
她指出,私域的核心价值在于“一次表达,多维触达”。它不仅是律师降低沟通成本、沉淀信任关系的核心阵地,更是个人专业价值的放大器。在律师与潜在客户的关系建立过程中,朋友圈早已不只是“办案记录仪”,而应成为“故事讲述者”与“信任催化剂”。
针对许多律师常见的内容误区——例如过度使用法言法语、缺乏场景画面感、文案生硬像Ai,开开老师给出了具体的优化心法:采用A(内容)+B(场景化形式)+C(个人观点/愿景)的框架,用有画面感的语言、真实的客户故事与服务细节,将每一次内容展示都转化为传递专业、引发共鸣的机会。
她还通过现场案例对比特别强调,内容策略必须服务于律师的职业姿态:
对于需要建立信任的独立律师,应善用“客户说”、“家人说”等方式,优雅地展示专业价值;
对于需要市场破局的成长型律师,应深耕“场景化故事”,将专业服务融入生动叙事,实现端着的沟通;
对于需要品牌升级的成熟律师,则需构建“价值愿景”,将个案服务升华为共同的目标,引领客户关系。
开开老师的分享让在场律师深刻认识到,朋友圈作为私域运营的基本单元,其价值不仅在于“获客”,更在于让律师的专业形象变得可感知、被尊重、能溢价,最终实现“端着把钱赚了”的品牌效应。
落地实践环节
在落地指导环节,开开老师为参会律师提供了深度的“内容把脉”:现场撰写朋友圈文案。她依据每位律师的专业领域、客户群体及个人特质,一对一地辅导其构建定制化的内容策略,将独特的专业价值转化为极具辨识度的个人品牌叙事,实现了从“写文案”到“建品牌”的认知升维。
![]()
![]()
![]()
![]()
![]()
![]()
其中,到场的申同律所新媒体负责人贺梦瑶女士通过分享自身经历,阐述了真诚、谦逊与主动学习如何为她带来关键机遇。她指出,自信是敢于表达的前提。她对前辈的敬意,不止体现在尊重与欣赏上,更落实在持续学习与真诚交流中。她始终相信,真诚比技巧更有力量。人际关系的意义,不在于精心设计,而在于每一次用心的准备与真挚的表达——它们或许不会立刻改变什么,却会在某个时刻,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回馈给你成长的契机与回应。
![]()
结语
![]()
本次《律师增长破局:从精准邀约到高效成交》课程,是曼昆律师事务所在业务增长与专业实践之间的一次系统梳理。课程围绕律师在存量竞争时代面临的核心挑战,从客户筛选、信任建立到成交转化与口碑维护,构建出一条可复制、可落地的增长路径。
对参与的律师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技能培训,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专业被理解、让价值被信任的思考。
未来,曼昆律所将持续开展面向律师成长的系列课程,以经验沉淀为底,以实践分享为桥,与更多律师伙伴一同探索增长的新解法,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关于曼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