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里针对不同指令集CPU,一般用SPEC和UnixBench,当然,开源软件对X86和ARM优化更好,LoongArch在跑分上会吃亏,但毕竟不会像GB6上那样,不同指令集的CPU差距巨大。
测试环境也很重要,毕竟使用ICC、PHYGCC、AOCC等编译器跑分几乎作弊,至少是都使用GCC编译器,优化选项统一才能尽可能控制变量,这样对比才公平。
诚然,测试环境完全一致很难,能够保持相对一致就算不错了。
下图中,龙芯3A6000使用的编译器是GCC8.3,这是2023年发布会上的成绩。
龙芯官网上公布的最新成绩是int 46.1,fp 57.7,因为未公开编译器版本,因而就不列入表格中。
海光、麒麟的编译器均为GCC12。
![]()
从图中可以看出,国产CPU中单核性能最好的是海光,然后是龙芯。
在单核性能上,海光和龙芯已经达到英特尔I3 10100(@3.6Ghz)的水平,但与I3 13100依然有明显差距。
麒麟9000S在单核性能上海光、龙芯有一定差距。
必须说明的是,麒麟9000S/C是一款手机芯片,只有一个大核心,在桌面平台上,相对于纯大核心CPU,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存在先天劣势。
![]()
麒麟9000C和D3000的成绩是有网友测试的,测试环境未知。
有鉴于编译器对SPEC成绩影响很大,以海光为例,使用未知编译器,int测试成绩相对于GCC12提升29%。
因此,编译器不明确,无法直接比较两款CPU的SEPC成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无法给CPU性能划分大致区间和档次。
![]()
麒麟9000C和麒麟9000S是孪生兄弟,其实就是同款芯片严格基带版本,2.6Ghz主频的麒麟9000S的int为35.08,2.15G下的int成绩为25.24分。
显然,2.3G的麒麟9000C int成绩达35.5分,比2.6Ghz的麒麟9000s还高,出现主频下降测试成绩不降反升,显然是用了更好版本的编译器及优化的原因。
2.3G的麒麟9000C的int成绩可以视为2.3Ghz的麒麟9000S,换算一下int 31.4,fp 44.7。
从GB6成绩看,D3000的CPU核相当于ARM A77水平,且在GB6测试中,D3000的单核性能低于麒麟9000C,图表中D3000的成绩高概率是最优编译器下的成绩,普通用户如果拿不到同款软件包,很难跑出这个成绩。
最后,铁流对几款信创CPU做总结。
就单核性能而言,海光和龙芯是第一梯队,麒麟和飞腾属于第二梯队。
就多核性能而言,性能从强到弱是新海光3000、D3000、龙芯3A6000、麒麟9000C。
这里要明确一下,龙芯的编译器版本最老,如果统一用该版本GCC编译器,之前图表里的D3000、麒麟9000C的分数会有所下降。
换成类似的测试环境,成绩如下图。
![]()
CPU性能强弱既有制造工艺的因素,也有设计能力的因素。
I7 13700K虽然使用Intel 7 (10nm)工艺,但在性能上遥遥领先7nm的国产ARM芯片,就是因为英特尔设计能力强。
类似的,龙芯3A6000使用12nm工艺,但性能上也领先7nm的国产ARM芯片,也是胜在龙芯的设计能力更强。
从综合性能来说,海光是当下国产CPU的王者,可能要明年的龙芯6600系列问世后才能挑战海光。
多年前,某大佬声称能设计世界一流芯片,但造不出来。
但从实践上看,该公司的设计能力其实一般,即便在国内也只是中游水平。
当下,国产CPU的制造工艺已经与英特尔相当,甚至个别公司CPU的制造工艺已经超越了英特尔,但在CPU性能上依然被英特尔吊打,这足以说明在设计能力上,国内CPU公司与英特尔依然有很大差距。
伟人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下,国产CPU与国际巨头依然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整天自我吹嘘遥遥领先,颅内充血,只会是自欺欺人,贻笑大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