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朝编纂的《钦定中枢政考》对此有系统的记载。下面我将梳理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助你理解这项集荣耀与规矩于一身的制度。
️ 封赠制度概览
封赠制度,简而言之,就是皇帝根据官员的品级高低和功绩大小,将官爵(虚衔)授予其父母、祖父母或妻室等亲属。
封与赠的区别:亲属在世称为“封”,已故则称为“赠”。
两种主要形式:
考满封赠:依据官员任期内的政绩进行封赠。康熙四年后,考满封赠被叫停,“覃恩封赠” 成为主流。所谓“覃恩”,就是在国家庆典(如皇帝登基、寿辰)时颁布恩诏进行的封赠。
诰命与敕命:封赠的凭证是诰敕文书。一品至五品官员授诰命,六品至九品官员授敕命。文武官员的封赠官阶各有其特定的名号,例如建威将军(正一品武职)或光禄大夫(正一品文职)。
![]()
⚔️ 武职封赠官阶与范围
《钦定中枢政考》作为兵部则例,对武职封赠的规定尤为详尽。其官阶体系和封赠范围具体如下。
武职封赠官阶举例(据《钦定中枢政考》)
品级 官阶名 妻室称号 封赠代数 诰命轴数
正一品 建威将军 一品夫人 三代 四轴
从一品 振威将军 一品夫人 三代 四轴
正二品 武显将军 夫人 二代 三轴
从三品 武翼都尉 淑人 二代 三轴
正四品 昭武都尉 恭人 一代 二轴
正六品 武略骑尉 安人 一代 二轴
正八品 奋武校尉 (无) 止封本身 一轴
封赠范围:封赠的代数与官员品级挂钩。例如,八、九品官员仅能封赠自身,而一品官则可封赠三代(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这种做法意在推恩家族,光耀门楣**。
![]()
封赠的资格与限制
封赠虽是恩典,但也伴随着严格的资格审查与限制。
基本资格:官员请求封赠,其资格通常以恩诏颁布之日的官职为准。乾隆三十一年后,官员需在恩诏颁布后两年内申请,逾期不候。
禁止与限制条款:
家族尊长:若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曾犯有十恶、奸盗等重罪,或其妻室非礼聘正室或是改嫁、婢妾,都不得接受封赠。
母系封赠:在一夫多妻背景下,封赠顺序有严格规定:嫡母(无论存亡)均可受封;身为侧室的生母,则必须在嫡母去世后才能受封。
![]()
貤封:恩典的灵活分配
“貤封”(或称“貤赠”,针对已故者)是封赠制度中一个灵活性设计。它允许官员将自己应得的封典转授给其他符合条件的亲族尊长。
![]()
貤封的限制:貤封并非随心所欲。例如,最初八、九品官可貤封父母,四至七品官可貤封祖父母,三品以上官貤封曾祖父母则需请旨定夺。
捐封的出现:到了道光后期及咸丰年间,为筹措军饷等原因,清廷大幅放宽了貤封限制,甚至允许通过捐钱来为更远的尊亲(如曾祖父母)乃至外姻亲属(如外祖父母)** 请封。这虽然增加了朝廷收入,但也使得封赠的荣誉性有所减弱。
诰敕的形制与管理
封赠的荣誉也体现在诰敕文书的形制上。
诰命的等级标志:诰命文书本身就是等级地位的体现。
严格的审领流程:封赠的申请和管理有着严格的制度。
特殊情况的处理:制度也考虑了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丁忧官员因其遵守礼制,与因过错被废黜者不同,故在雍正十三年后,规定可按其原官品级一并给予封典。同样,为侍奉年迈父母而辞官回籍的“终养官员”,也可按原官品级获得封典。此外,若官员在任时遇到恩诏,之后才病故或退休,仍可按原官获得封赠。退休官员若享有全俸或半俸,仍可获封,无俸者则不封。
希望以上梳理能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道光《钦定中枢政考》所载的清代封赠制度。如果你对其中某个具体细节,比如某一品级的具体封赠名号,或者想了解文官封赠的特点,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