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天气
今早出门是不是猛一缩脖子?
今天上海云系拉满,阴到多云为主,个别地方还飘了点小雨,早间凉意超明显。大部分地区最低温17~20℃,徐家汇站19.3℃!这可是6月12日至今129天里,徐家汇最低温首次跌破20℃,摸到“1”字头!白天升温也没劲儿,徐家汇最高才22.4℃,风还不小,走在路上妥妥“风凉感”,终于有秋天那味儿了~
明日气温再探底,风力强劲
这波冷空气还在持续发力!明天(10月20日),上海气温将进一步下探,全天维持在17~19℃之间,体感偏凉。天气阴到多云,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更重要的是风力明显增强,北到东北风5-6级阵风7级,沿江沿海地区阵风更可达8-9级,市民出行需注意安全。下周二(10月21日)天气状况与下周一类似,气温仍在17~19℃之间,大风天气会持续到下周三前后。这次降温幅度较明显,全天气温将在“1字头”,早晚凉意更加明显。
![]()
周三起气温逐渐回升
下周三至周六,申城天气将逐渐转好,以多云为主,白天气温逐步回升。不过,秋季典型特征将十分明显: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凉爽、白天舒适。这种天气早晚体感较凉,而中午在阳光下又会比较温暖,穿着搭配成为一门学问。
上海正式入秋
在上海,春天和秋天像“快闪店”,而夏天和冬天却像“长租户”。上海常年夏季约4个半月、冬季近4个月。其中,上海的秋天是四季中最短的季节,常年平均长度只有61天左右。
立秋后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第一天就是“入秋日”。上海常年平均入秋时间为10月5日,今年入秋时间明显偏晚。从实况和后期的预报来看,今天起本市气温可满足入秋标准,也就是说10月19日上海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每天一首古诗词
《浣溪沙·江村道中》
宋·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顺应时节劳作,地里的庄稼便会顺着心意生长,到了该收获的时候,自然能捧出满仓的丰实。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浣溪沙·江村道中》,就把秋天的回馈写得真切,读来像踩着田埂散步,稻香环绕,果实满眼,充盈着生活的欢喜。
词的上片,用寻常景物织就了一幅秋收图,以远到近视角勾勒秋景。“十里西畴熟稻香”未写稻穗形态,以“熟香”破题,让读者通过嗅觉感知丰收,又留足想象空间。转而写槿花与竹丝,以色彩与动态,平衡稻田的沉静,使秋收多了几分灵动。“垂垂山果挂青黄”更见巧思,“青黄”二字不只是色彩描写,更暗合果实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让秋实的鲜活跃然纸上。
下片转而写秋日的体感与心境,把收获季的惬意写得真切。初秋的晨雾还未散尽时,空气湿润得沁人肺腑;待到正午,薄云如轻纱遮去烈日,留下阵阵阴凉。最动人的是结句“不须飞盖护戎装”——彼时范成大身负守土之责,身着戎装巡行疆土,却因眼前秋景卸下了拘谨,看着稻田的金黄与枝头的果实,心中豁然,这样安稳丰饶的景象,正是自己守护的意义。
词中的秋收,远不止“收粮食”这般简单。它是稻田的金黄、槿花的明艳、果子的青黄,是晨雾的润、午云的凉,更是目睹这一切时,心底生出的安稳。范成大以朴素笔触将秋日写进词里,辞藻无华,却让人感受到乡间秋阳的暖意,体会到岁月静好的踏实滋味。
每天一张AI海报
![]()
原标题:《【AI诗象】上海官宣入秋!“快闪店”秋天正式上线,终于摸到 “1字头”》
栏目主编:秦岭
视频:可灵AI 脚本:DeepSeek 后期:剪映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晓彤 曹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