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审稿小修和大修的区别?SCI文章给了大修还能接收吗?给了小修还会拒稿吗?下面淘淘论文来给大家讲下这个问题。
一、小修和大修的概念
小修(minor revision)大修(major revision)都是相对而言,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只能代表审稿人的倾向。
![]()
小修
小修往往问题很多,但一般不涉及论文的核心内容,通常都是细节问题,有的时候是审稿人没看懂文章的某些点,需要作者给解释一下。
小修往往代表审稿人对文章大体还是认可的,也就是整体是可以接收的,但细节方面需要提升。
小修的数量可能会很多,有时候洋洋洒洒几十条,不过千万别被吓住,仔细看下来就知道,修改难度和修改幅度并没有想象的大,认真阅读仔细回答,接收就是大概率结果。
大修
大修的意见有时候没有小修那么长,但是一句话可能就会要人命,比如“创新性不足”,这就意味着论文不仅要大改,甚至比重写好不了多少。
大修代表审稿人认为文章就比较明显的缺陷,问题比较大,但并非一无是处,否则就直接给拒稿了。
但收到大修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审稿人无非是就论文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说白了就是他认为你的论据是无法验证你的结论的,或者你的结论本身有BUG,需要作者来解决这个问题。
![]()
基本上就是补充更多论据,比如补实验补数据。也有可能审稿人和作者在关键问题上有不同看法,需要探讨。
无论如何,大修也好,小修也罢,最终还是要看编辑,因为审稿人的意见只是参考,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编辑手里。
不管遇到的是大修还是小修,都意味着编辑对这篇文章还是有兴趣的,作者只有认真对待,才有可能在返修后迎来接收的好消息。
二、小修和大修有哪些原因
作者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修改意见,原因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过经常遇到的就那么多,下面简单说一下通常小修和大修意见的主要类型:
小修
数据与证据补充
文献综述不完整或者有些陈旧
图表或图例的优化
比较小的语言问题
格式问题
结构上的微调
逻辑上的优化
![]()
大修
内容/数据/实验方法不足
主要论点不明确
理论框不够完善
研究方法问题
文献综述不足或者更新
相对严重的语言问题
逻辑与结构问题
细节优化需求
学术质量问题
![]()
这样总结下来,其实可以看出不管是小修还是大修,很多问题都是相似的,区别就在于程度不同,一个相对轻微,一个相对严重,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小修和大修并无明确界限,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倾向。
如果一定要区分,那么小修意见可能细节更多,而大修的概括性意见更多,修改起来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样。
三、小修和大修返修后的处理流程
小修和大修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这里,返修后,如果是小修往往由编辑部自己决定,而大修需要返给审稿人,不过这只能说是通常情况,不代表所有作者。
![]()
小修
作者提交返修稿
编辑部内审
可能二次送审
作者再次修改,然后返回
接收
当然也不排除小修被拒绝的情况,所以即使是小修也要慎重对待,当然有时也并非作者的原因,而是期刊有了其它安排。
大修
作者提交返修稿
二次送外审,意见返回,接收(30%-50%)
小修(40%-60%)、再次大修(10%-20%)
拒稿(10%以下)
作者再次修改,然后返回
继续送审/编辑部内审
审稿人意见返回
编辑部做出决策
![]()
一般来说,大修最多也就给两次机会,也就是说不太可能会有三次大修,如果实在是无法达到编辑要求,可能会导致拒稿。
小修和大修比较明显的区别大概就是这些,不管是哪一种,都要认真对待,领会审稿人的意图,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及时沟通,只要修改到位,不管是小修还是大修,接收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关键是修改到位。
关于SCI论文大修和小修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