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南海正演变为一场新型“混合战争”,菲律宾公务船12日强闯铁线礁被中国海警水炮驱离。美国当天援引《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声称要军事介入,而美日菲三国联合军演中,美国仅派出“辛辛那提”号濒海战斗舰这类防空反潜能力薄弱的舰艇,日本也未出动最新锐的摩耶级驱逐舰,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武力展示,暴露出域外国家既想威慑中国又不愿承担直接冲突代价的矛盾心态。
![]()
菲律宾现役最先进的“安东尼奥·卢纳”号护卫舰在此次军演中高调亮相,这艘韩国造战舰满载排水量2600吨,配备8枚SSM-700K反舰导弹,但对上中国054A护卫舰的3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仍显单薄。耐人寻味的是,当菲律宾押上主力舰时,美日却选择保留实力——美国海军现役68艘伯克级驱逐舰无一参演,日本海上自卫队4艘万吨级摩耶级驱逐舰同样缺席。
美国在贸易战受挫后转向南海施压的意图明显。过去两个月里,中国对美反制措施精准打击大豆、化工品等关键领域,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剧。当经济牌效力递减,五角大楼便重拾“炮舰外交”旧招,但2025年的南海早已不是1900年的北京湾——中国在永暑礁部署的歼-16D电子战机可实时更新对手电磁特征,山东舰编队已在曾母暗沙实施封控演练,这种常态化存在让美国航母战斗群难以复制昔日的威慑效果。
日本向菲律宾提供的J/FPS-5雷达系统能穿透云层识别舰船电子指纹,5.2亿美元的海警培训援助更直接提升菲方海上态势感知能力。这种“技术参战”模式既规避了宪法约束,又实质性改变了力量对比。而澳大利亚P-8A巡逻机、英国智库的卫星图炒作,则构成了混合战中不可或缺的舆论与情报支点。
当前最危险的趋势在于装备代差缩小——菲律宾获得的美制“海上卫士”无人机已能威胁中国护卫舰。但中国通过岛礁量子通信组网实现400kbps密钥分发速率,在电磁频谱领域仍保持优势。这场角力的胜负关键不在于一两次军演声势,而在于谁能持续巩固存在:中国海警2025年累计巡航天数已突破300天,而美国“罗斯福”号航母在南海年均部署时长不足90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