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伴随着中美博弈不断深入,中国强势反击之后,美国似乎开始服软了,似乎代表着新时代要来临了。
就在10月18日,中美经贸双方进行视频通话,美方的代表是财长贝森特,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
这可以视为中美斗争升级之后的又一次“点刹”,双方围绕落实今年以来双方高层历次通话的重要共识。
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的中美经贸磋商。
简单的外交辞令之后,这是过去一段时间,中美之间激烈博弈的又一次总结。
此次的斗争,很显然是美国在歇斯底里之后的示弱。
不仅美国财长贝森特示弱,就连特朗普也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可行,自称美国撑不住了。
同时特朗普在采访的过程中,似乎有点语无伦次的感觉。
因此,这一次的博弈,中国用坚定的立场和有力的反制,让美国明白了,什么叫做谈,敞开大门谈,打,奉陪到底。
![]()
【中美进行视频通话,美国服软了】
甚至可以认为,这个时候的美国不得不承认,面对中国系统性、战略性的反制组合拳,美国的极限施压与临时休战,已经彻底失效了。
在君明看来,此次的视频通话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接触。
而是一场大国博弈从对抗升级向规则重塑过渡的关键节点。
美国财长贝森特此前可是提出延长部分中国商品关税豁免期,以此换取中国在稀土出口上的松动,只不过我们没有给予回应罢了。
如今我们向美国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在自身战略资源、科技能力、市场体量和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高度自信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再向美国做出任何让步。
恰恰相反,接下来需要让步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如果不同意,那么美国大可以大幅加征关税,大不了就是脱钩。
而真正让美国破防的原因,其实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稀土。
这个曾经被外界忽视的战略矿产,如今已经成为中美博弈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在2025年10月9日,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对用于14纳米及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256层以上的NAND闪存、人工智能军事用途的稀土材料实施审批。
并首次将境外含有中国成分的稀土物项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这代表着,就算美国通过韩国、越南或马来西亚等第三方国家进行转口进口稀土,只要其中含有中国的技术、设备或原料,依旧逃不过中国的监管。
要知道,全球精炼稀土产量中,中国占比高达90%以上。
在军工领域的至关重要的中重稀土分离环节,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供应。
F-35每架战机需要消耗400公斤稀土,全部都依赖中国供应链。
同时,美军的红外制导导弹、雷达系统、卫星通信模块的核心元件,也离不开中国提供的镓、锗、锑等稀有金属。
如果断供,美国高端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就会陷入停滞状态。
美国不能再给乌克兰供应足够的军事装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把武器给了乌克兰,自己可是没得用了。
更加让美方焦虑的是,中国可不是简单粗暴地全面禁运,而是采取精准打击、弹性谈判的策略。
民用领域企业,只需要提交合规材料就可以正常出口。
只要涉及军事用户或敏感技术应用,一律会被拒绝,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打法,不仅保留了外交回旋空间,同时也牢牢掌握了反制的筹码。
特朗普之所以针对中国搞那么高的关税之后又放缓了,就是想虚空制造一个筹码之后,换取中国手里的稀土。
结果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更加地受制于人。
美国怎么能不破防?
第二个就是中国的态度。
美国针对中国搞脱钩,很大程度上就是威胁,试图通过威胁迫使中国就范。
可是对于脱钩这件事,中国可是认真对待的,并且是按照脱钩来准备的。
如今,中国在芯片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客观上对美国芯片的依赖程度,可是大幅下降了。
比如说像英伟达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过去的95%降低到了0。
填补其空缺的可是中国AI芯片。
![]()
【中国的国产芯片,逐渐取得突破】
毕竟,中国AI芯片水平如今已经达到美国A100的85%性能,很快就要赶超其H100的性能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不仅有芯片可以卡美国的脖子,还有军事科技对美国的大范围超越。
中国当然要从过去防守反击转向战略反攻,这也就有了中国直接向美方设置门槛,提出条件这样的情况。
过去都是美国对中国干的事情,如今局面反转了,美国能不破防吗?
对此,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评价是只谈不让,这是美国破防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代表着中美贸易谈判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此前,都是美国给中国提条件,中国讨价还价,然后双方达成协议。
如今,局面彻底反转了,我们直接告诉美国,我们要的是什么,不满足就免谈。
而且我国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的限制措施。
这可不是美国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
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的做法,拿出谈的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
我国的立场也很明确,那就是要求美国从2018年开始加征的关税全部去掉。
把针对中国的科技围堵全部取消。
这种只谈不让的风格,直接打乱了美国的节奏,一时间可是让美国难以适应。
对此,贝森特却认为中国这属于“战狼”式外交。
试图通过批判中国谈判代表来扭转局面。
可是他不明白的是,这可不是个别人的风格,而是整个国家的意志。
回过头来看,站在2025年的历史关口回望,我们就会发现,中美博弈的本质。
已经超越单纯的贸易摩擦或技术竞争,而是两种制度、两种发展路径和两种全球治理观的深层较量。
反观美国,依旧沉迷于冷战思维,计划用小院高墙封锁中国,却不知道全球化的浪潮可是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中国没有选择封闭对抗,而是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谋共赢。
我们欢迎外企来华投资,但前提是需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的市场规则。
我们愿意和美国坐下来谈一谈,但前提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你如果继续挥舞关税大棒、滥用长臂管辖、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那就不能怪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一切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这样一来,未来的国际秩序,可不就是由华盛顿单方面书写了。
全球产业链的主导权,正在向我们转移。
这可不是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当澳大利亚拒绝跟随美国对华脱钩,当欧盟在中美之间寻求战略自主。
当东南亚国家争相加入人民币结算网络,当非洲、拉美国家纷纷寻求与中国共建基础设施。
全球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代表着2025年,注定是中国从战略防御转向反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的关键转折之年。
![]()
【中国开始反制,掌握了主动权】
如今,我们稀土在手、军工卡美国脖子、设备取得突破、制造自主、生态成型、芯片突围。
手中的牌,一张比一张硬,一张比一张狠。
这一仗,我们不仅要打,还一定能打赢,不仅要打赢,还要赢得漂亮。
不仅要赢得漂亮,还要赢得让对手心服口服。
毕竟,我们代表的可不仅仅是14亿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代表着全球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被霸权压迫国家的集体意志。
这也是为何我国会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所在。
看到这,我们也会明白另外一点,那就是中国为何不搞结盟这一套。
因为在九三大活动之后,作为中国人,是非常自豪与振奋的。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现役主要装备开始全面领先美国。
所以,在九三大活动之后,中文互联网就开始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中国军事力量已经超越了美国。
说实话,这样的判断是不客观的。
实事求是的说,目前只能说中国综合军事实力与美军大幅度缩小了,但是美军综合军事实力还是比我们强。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目前美军是全球唯一的一个,具备全球军事打击能力的国家。
中国只能算是地球上国土防御能力最强的国家。
也可以这么说,如果在国境线之内,甚至在国境线500公里范围内,别说美军了,就算是美国加欧洲、加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印度,甚至更多的人,我们也有实力将侵略者全部埋葬了。
只不过有一个不可忽略事实就是,撇开核战争不谈,美军对我们国土是拥有直接打击能力的。
只不过我们目前不具备对美国国土的直接打击能力。
美军之所以具备全球打击能力,就是因为美国搞了一个全球盟友体系,让美国在全球拥有400多个军事基地。
这些军事基地在战争期间,可以给美军提供后勤保障支撑,中国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如果我们出动几支航母战斗群去袭击美国西海岸,是无法得到后勤支撑的悬师远征。
这可是兵家大忌。
简单来说,那就是美国通过盟友体系给自己军事力量加杠杆。
让美国军事实力提高了整整一个维度,而中国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即便中国军事装备很强,也领先了美军现役装备,我们也不具备全球作战能力。
顶天了可以视为全球防御最强的国家。
如今的问题来了,为何中国没有效仿美国也搞一个盟友体系,给自己的军事力量增加杠杆?
事实上,我们是拥有这个机会的。
就拿近年来说,俄罗斯在上合组织的会议中提出,希望中国牵头,俄罗斯再拉一批小弟,成立一个类似于华约的军事联盟,来对抗咄咄逼人的美西方各种盟友体系。
但是俄罗斯这个提议,被中方直接拒绝了。
因为中国不结盟。
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定的国策,而且这个国策从来就没有动摇过。
为什么中国不结盟?
原因就是结盟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一个国家的实力太强大了,有世界帝国的野心,必然就会通过结盟向全球投射军事力量,给自己的军事力量加杠杆。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来都没有称霸全球的野心,这是基于我国不结盟国策的前提。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结盟最大的弊端就是如何让防止被盟友拖累,并卷入一场战争。
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可谓是比比皆是。
![]()
【美军的海外基地,是霸权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起因就是这样的。
当时,塞尔维亚挑衅奥匈帝国,仰仗的就是背后有俄罗斯兜底,在塞尔维亚看来,自己打不过奥匈帝国,难道他的大哥俄罗斯也打不过你?
可是奥匈帝国也一样,他的背后有德国兜底。
在奥匈帝国看来,自己打不过塞尔维亚,难道自己的大哥德国,也打不过塞尔维亚吗?
而俄罗斯挑衅德国,也是因为自己有法俄同盟与英国兜底,就算自己打不过德国,难道英法俄三家还打不过德国?
最终我们就看到,一个萨拉热窝刺杀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谓是伏尸千万流血千里,欧洲无数皇冠落地。
就连俄乌冲突也一样。
近段时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对于俄乌冲突,要负部分责任。
而俄乌冲突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北约东扩,可是东欧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各种挑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挑衅是有复杂的历史因素的。
苏联解体之后,德法意等欧洲大国仇恨俄罗斯吗?并不仇恨。
可是欧盟将仇恨俄罗斯的东欧国家拉进北约之后,这些东欧国家自然会躲在北约大旗之下,不断挑衅俄罗斯。
主打一个挑衅的好处这些东欧国家拿,俄罗斯真的被干掉了,那就相当于一劳永逸解决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挑衅的后果就是整个北约,尤其是欧洲的德法意承担。
既然这样,他们为何不挑衅俄罗斯?
而历史上应对这种小国把大国拖入战争的情况,确实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别看美国在二战之后,号称是打造了最强大的盟友体系。
可是美国对待盟友的态度就是一看形势不对就卖队友,也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比如说阿富汗的加尼,以及被以色列轰炸的卡塔尔。
作为在卡塔尔有军事基地的盟友,美军对于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战机这件事,不仅没有任何拦截的动作,而且还提供空中加油服务。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美国卖盟友,主打就是一个卖的干净利落又不拖泥带水。
只不过这种卖队友的方式,就会导致国家信誉大跌。
在这个时候,沙特与巴基斯坦签订军事同盟协议,其实就是对美国这个盟友极度不信任。
这也是美国中东盟友体系开始动摇的征兆。
而苏联对盟友的控制,属于驻军加克格勃加入,这种模式的副作用也比较大,会引起盟友对苏联的全面反感。
各种抗议不断,不仅控制成本高,而且如果盟友体系崩塌的话,这些前期的盟友就会成为强烈的反苏国家。
东欧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于是我国就选择不结盟,一般不签订具有法律意义的军事同盟文件。
不对外承担军事义务,缺点是没有盟友。
只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是有一个军事盟友的,这个盟友就是朝鲜。
值得关注的是,与朝鲜签订的条约,是有历史遗留原因的。
抗美援朝胜利之后,志愿军要从朝鲜撤军,如何保证志愿军撤离之后,美军不会再次入侵朝鲜,让我们打第二次抗美援朝战争?
于是就在1961年签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核心条款规定了,一旦一方受到武装攻击并处于战争状态,另一方应立即尽全力给予军事援助。
之所以会签署这个条约,就是为了震慑美国。
让美国彻底放弃入侵朝鲜而威胁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企图。
只不过此举也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让朝鲜肆无忌惮搞事情。
不仅肆无忌惮发展核武,还有就是三天两头在敏感区域发射导弹。
如果不是忌惮这个条约,美国早就修理朝鲜了。
伊朗的国土面积、经济和人口是朝鲜的好几倍,为何伊朗没有搞核武?
不是没有这个技术,而是担心严重的后果。
也是基于这一点,让我们不再进行任何结盟。
而且不仅不和小国结盟,同样也不会和大国结盟,为什么?
比如说俄罗斯,虽然也和中国有结盟的意愿,但是我们不可能与俄罗斯结盟。
一旦结盟,就会被拖入俄乌冲突。
俄罗斯是很开心,有了我们的加入,战场局势就会一边倒。
横扫乌克兰没有任何问题。
只不过俄罗斯取得战争胜利的代价,却只能我们来承担。
你说我们能干吗?当然不能。
![]()
【中国不结盟,要独善其身】
届时,我国将会承受整个西方的严厉制裁,每年外贸出口至少会减少上万亿美元。
上万家依赖外贸的工厂会因此而倒闭,上千万人会失业。
所以,结盟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自身军事力量加杠杆,大幅度提高自身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但是副作用也比较大。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会被结盟国拖累,我们不仅无法学习美国在关键时刻卖队友,也无法学习苏联驻军和克格勃全面控制盟友的外交手段。
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不结盟。
而且不结盟,没有什么盟友,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孤单,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
毕竟,我们是一个超级大国,同时也明白强者总是孤独的。
这样一来,就能将战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这就是我们不结盟的原因,避免被拖累,独善其身,才是真正的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