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慕红 杨毅 汤晓宁
近日,河北万策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河北万策”)正式对外宣布,将在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州绿色丝路矿产产业园投资建设 “绿色智慧矿山全流程服务中心”。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河北万策迈出国际化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哈在 “一带一路” 倡议框架下,深化矿业领域绿色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实践,为跨境矿业合作注入 “中国智慧” 与 “中国方案”。
![]()
一、中哈矿业合作进入 “黄金窗口期”,绿色转型成核心共识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禀赋: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覆盖 90 多种元素,其中煤炭储量超 3000 亿吨、铁矿石储量约 200 亿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矿业一直是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其 GDP 比重超 10%,但传统矿业发展中存在的 “技术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保投入不足” 等问题,成为制约其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与此同时,中国自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 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 380 亿美元,其中矿业及相关产品贸易占比超 40%。随着中国 “双碳” 目标推进,国内对绿色矿业技术、高效资源利用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哈萨克斯坦对先进矿业技术的引进需求,与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能力形成精准契合。
“中哈矿业合作已从‘资源贸易型’向‘技术合作型’升级,绿色、智慧成为双方共识。” 中国矿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王健表示,“河北万策此次在阿克托别州的项目,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 —— 既帮助哈萨克斯坦解决传统矿业痛点,也为中国矿业技术‘走出去’搭建了平台。”
![]()
二、阿克托别州:丝路矿业合作的 “桥头堡”,政策红利加速项目落地
此次河北万策选择落户的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州,是中亚地区重要的矿业基地,素有 “哈萨克斯坦矿业心脏” 之称。该州已探明的煤炭、铁矿石、铬矿等资源储量占哈萨克斯坦全国总量的 35% 以上,且拥有完善的矿业基础设施 —— 现有铁路专线直达中国新疆,公路网络覆盖中亚主要城市,为矿产资源运输与加工提供了便利。
更重要的是,阿克托别州绿色丝路矿产产业园是哈萨克斯坦政府重点打造的 “中哈合作示范园区”,享有一系列政策红利:包括企业所得税前 5 年减免、后续 5 年减半征收,矿产资源开采权审批简化,以及中哈双语法律服务支持等。据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别克托夫介绍,园区自开园以来,已吸引中资企业 7 家,涉及矿业勘探、设备制造等领域,而河北万策的 “绿色智慧矿山全流程服务中心”,是园区首个覆盖 “勘探 - 开采 - 加工 - 环保” 全链条的服务项目。
“我们对河北万策的项目充满期待。” 别克托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克托别州传统矿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落后,比如部分煤矿的资源利用率仅为 50%,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河北万策的全流程服务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这符合哈萨克斯坦‘绿色发展战略’的要求。”
为推动项目落地,中哈双方还建立了 “点对点” 协调机制。河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自 2024 年起,省商务厅就联合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商处,为河北万策提供政策咨询、市场调研等支持,仅用 6 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备案、选址、合作协议签署等流程,“这体现了中哈合作的高效性,也为后续更多河北企业‘走出去’积累了经验。”
![]()
三、全流程服务破局传统矿业痛点,“中国技术” 打造绿色智慧样板
据河北万策党委书记张章介绍,此次建设的 “绿色智慧矿山全流程服务中心”,并非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一套 “定制化、本地化” 的解决方案,核心涵盖四大环节:
(一)智能勘探:精准定位资源,降低开发成本
服务中心将引入中国自主研发的 “无人机航测 + 三维地质建模” 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勘探方式。“传统勘探需要大量人力,且精度低,往往导致资源浪费。” 张章解释道,“我们的技术能通过无人机采集地表数据,结合地下物探设备,构建 1:1 的三维地质模型,将资源勘探精度提升至 95% 以上,同时将勘探周期缩短 50%,成本降低 30%。”
目前,河北万策已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地质勘探局达成合作,计划先对阿克托别州 3 个老旧矿山进行重新勘探,预计可新增资源储量估算超 1000 万吨,为后续开采提供数据支撑。
(二)绿色开采:减少污染排放,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开采环节,服务中心将推广中国成熟的 “充填采矿法” 和 “智能化开采设备”。其中,“充填采矿法” 通过将矿山尾矿制成充填材料,回填采空区,不仅能减少地表塌陷风险,还能实现尾矿资源化利用;而智能化开采设备则包括无人采矿车、智能掘进机等,可实现 “井下无人作业”,既保障矿工安全,又提升开采效率。
“以阿克托别州某煤矿为例,采用我们的技术后,资源利用率可从 50% 提升至 85%,每年减少尾矿排放 20 万吨,粉尘排放量降低 60%。” 张章举例说,“这些技术已在国内山西、内蒙古等煤矿应用成熟,此次将根据哈萨克斯坦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整,确保适配性。”
(三)智能加工:定制化生产,对接中国市场需求
服务中心还将建设智能化加工车间,引入 AI 分选技术,根据中国市场对矿产产品的需求,定制不同品位的矿产品。“比如中国钢铁企业需要的高品位铁矿石,我们可以通过 AI 分选技术,将铁矿石品位从 55% 提升至 65%,直接对接中国新疆的钢铁厂,减少中间环节成本。” 张章表示,目前服务中心已与中国宝武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达成意向合作,未来加工后的矿产品将通过中欧班列、中哈铁路专线运至中国,“预计每年可实现矿产品加工量 50 万吨,带动中哈矿业贸易额增长 8 亿元。”
(四)环保治理:全周期监测,实现 “零污染” 目标
为解决传统矿山的环保问题,服务中心将建立 “天地空” 一体化环保监测系统:地面设置水质、土壤监测站,空中通过无人机巡检,同时接入哈萨克斯坦环保部门的在线监测平台,实时监控粉尘、废水、噪声等指标。此外,服务中心还将建设尾矿处理厂,通过 “压滤干排 + 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尾矿 100% 回收,废水循环利用,“我们的目标是让服务中心覆盖的矿山,全部达到哈萨克斯坦环保一级标准,成为‘零污染’矿山样板。”
四、中哈共赢开启新篇,跨境合作有望复制推广
对于河北万策而言,此次布局哈萨克斯坦,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 “第一步”。据张章介绍,公司矿山服务起源于 2014 年,深耕国内矿业服务领域10年,已为国内 一百多个矿山提供技术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择哈萨克斯坦,是因为这里的市场需求与我们的技术优势高度匹配,且中哈合作氛围浓厚,政策支持力度大。” 他透露,未来 3 年,公司计划在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打造 “中亚矿业服务生态圈”。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河北万策的项目也为中哈矿业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商处参赞王立平表示,当前中哈矿业合作正从 “单一资源开发” 向 “全产业链合作” 转型,河北万策的 “全流程服务” 模式,既解决了哈萨克斯坦的技术痛点,又带动了中国矿业技术、设备、服务的出口,实现了 “互利共赢”。“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中资企业参与哈萨克斯坦矿业升级,让‘绿色丝路’的理念在中亚落地生根。”
据悉,河北万策的 “绿色智慧矿山全流程服务中心” 将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开工建设,预计 2026 年年底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当地创造数十个就业岗位,还将带动中哈矿业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合作,成为中哈共建 “一带一路” 的又一标志性项目。正如张章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中国技术’与‘中亚资源’深度融合,打造跨境矿业合作的新标杆,为中哈友好合作注入更多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