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我又一次踏上了那条熟悉的江边步道。六点整,生物钟准时把我唤醒,就像在部队时一样。天光微熹,江面上雾气氤氲,远处的山峦影影绰绰。我穿着普通的运动服,混迹于早起锻炼的市民中间,听着身边传来的零星招呼声:“老苏,今天你又是头一个!”
我笑着点头回应。这种被街坊邻里熟识、平淡打招呼的感觉,很好。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川南小城实实在在的一份子,不再是那个需要时刻保持威严、与士兵保持一定距离的“苏副主任”。
![]()
步道旁的花草挂着露珠,空气里满是湿润的泥土和青草气息。我调整着呼吸,不紧不慢地跑着。这种节奏,与二十年来那种争分夺秒、动辄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的奔跑截然不同。那时,跑是为了达标,是为了荣誉,是为了不给连队拖后腿,每一次冲刺都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高原缺氧,每一步都像在对抗无形的阻力,肺叶火辣辣地疼,但身边的战友们没有一个掉队,那种用生命相互支撑着前行的感觉,至今想起,依然能让胸膛滚烫。
我记得最清楚的,不是在旅机关,而是在防空营当指导员的时候。有一次冬季拉练,全营奔袭。高原的寒风像刀子,刮在脸上生疼。一个新兵体力不支,脸色发白,眼看就要倒下。我二话没说,抢过他的步枪和装具,背在自己身上,推着他的后背,吼着:“跟上!就快到了!别当孬种!”其实我自己也累,背上几十斤的装备压得我喘不过气,但你是带兵的人,你就是他们的主心骨,你不能倒,甚至不能露出一丝疲惫。那一刻,跑,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把整个队伍,一个不少地带到终点。
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有几滴滑进眼角,涩涩的,把我从回忆里拉回现实。江边的风是柔和的,带着水汽的清凉。我放慢脚步,改成快走,看着江心几只早起的白鹭掠过水面,姿态翩然。
身边跑过几个年轻人,脚步轻盈,充满活力。他们大概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和他们一样晨练的普通中年男人,曾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带着一群同样年轻的士兵,在嘹亮的军歌和口号声中,跑过风雪,跑过四季,跑过了人生最宝贵的十七年。
那种奔跑,是向着使命和责任冲刺。而现在的奔跑,是向着内心的平静和健康前行。形式相似,内核却已不同。
自主择业后,每个月国家按时发放的退役金,让我和家人的生活有了坚实的保障,无需再为生计奔波。有人戏称我这是“躺平”了。我承认,相比于过去那种精神高度紧张、任务一个接一个的军旅生涯,现在的生活节奏确实是“平”的。但这种“躺平”,绝非消极的混吃等死,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姿态——是激流勇退后的从容,是卸下重担后的恬淡,是把过去二十年欠家人的陪伴,一点点补偿回来的踏实日子。
我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研究菜谱,给放学回来的女儿做一顿她爱吃的糖醋排骨;可以陪妻子在晚饭后散步,听她唠叨家长里短而不用再因为一个紧急电话中途离开;可以静下心来,读完在部队时一直想读却没时间读的那些书;可以像今天这样,在每一个平凡的清晨,用脚步丈量这座小城的苏醒。
这种“平”,是曾经汹涌澎湃的大河,流入开阔地带后,形成的平静湖面。水面波澜不惊,但水下蕴藏着过往所有的激荡与深沉。它不再需要向外界证明什么,只是静静地滋养着沿岸的生命,映照着天空的云卷云舒。
五公里跑完,身上微微出汗,通体舒泰。我在江边的石阶上坐下,做放松拉伸。太阳已经升高,驱散了江雾,整个小城完全苏醒过来,车流声、人声渐渐密集。这人间烟火气,抚慰人心。
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早餐摊点的香味已经飘了过来。我知道,妻子应该煮好了稀饭,女儿也快起床了。这就是我“躺平”生活里,又一个平凡而珍贵的早晨。它连接着过往的峥嵘,也铺垫着未来的安宁。挺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