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一架国航从杭州飞往韩国首尔的CA139航班上,一名旅客的手提行李内的锂电池发生自燃。
据坐在行李架下方的旅客描述,“事发在用餐时段,突然头顶上方传来“嘣”的一声,然后有火花从行李架的舱门里冒出来,随后有旅客将行李架舱门打开,试图将行李拉出来, 这导致燃烧得更快,而后舱门又被人关上,随后机组人员进行灭火,整个过程经历了一两分钟,11点飞机返航备降上海浦东机场。
![]()
当天中午,国航通报CA139航班情况,一名旅客存放在行李架上手提行李内的锂电池自燃,机组按程序立即处置,未出现人员伤亡。飞机已备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后续航班于下午3点起飞,5点半达到韩国首尔仁川机场。
![]()
缓解手机电量焦虑,锂电池充电宝是最佳选择,可以说是人手一个,甚至有多个,面对巨大的充电宝消费市场,势必会出现良莠不齐的产品,大家经常会看到充电宝自燃、爆炸的消息,尤其是在飞机上自燃,严重影响飞行安全,这也是民航局不得不对充电宝进行强制规定,没有3C标志的不能带上飞机。
但这个规定目前只适用在国内航班上,国际航班还没开始执行,事发航班正是一趟国际航班,至于旅客行李中的锂电池是如何起火,目前尚未得知,但是充电宝起火的原因总归就这几种:过度充电、外部损伤、质量低劣,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锂电池热失控,引发起火或爆炸。据国家电器效能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数据,锂电池发生热失控起火爆发时,温度可达600℃以上。
![]()
在飞机几乎每个旅客都会携带充电宝,那么遇到充电宝冒烟起火怎么办,要镇定、别惊慌、听从乘务员指挥,并且要了解一下机舱是如何阻燃、耐火的。
首先,飞机客舱所有的内饰材料,包括座椅、地毯、行李舱、隔热隔音棉、电线电缆、壁板等都有着极其严苛的阻燃和耐火要求。
比如,在燃烧测试中,把一条座椅面料或地毯用标准的小火焰进行垂直燃烧,被烧焦的长度有没有超过规定,移开火源后,能不能在15秒内熄灭,这是考核材料的“难燃”和“自熄”能力。
再比如,正常空气中的含氧量是21%,普通塑料在20含氧量时就能燃烧,飞机上的航空塑料材质要在含氧量达到28%才能燃烧,离开火源就能熄灭,而且还不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助长火势。
![]()
还有就是着火会产生大量烟尘,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氯化氢、氟化氢等对人体有害气体,在适航性检测中,每种气体的浓度都有明确的“及格线”,否则这个烟气超标的材质就是不适航的,上不了飞机。
其次,客舱内饰材料阻燃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化学阻燃,通过在面料中添加化学阻燃剂来实现;其二是物理阻燃,通过增加面料的厚度和密度来达到阻燃效果,燃烧时能迅速形成碳化层,隔绝氧气,阻止火焰蔓延。
![]()
除了这些之外,针对充电宝、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有可能存在的锂电池着火风险,飞机还配备了防火手套和灭火袋,这个红色大袋子能承受高达1700摄氏度的高温,可以装下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当然,处置这样的火情要由受过训练的乘务员操作,乘客可不要以身试火。
![]()
这里要说一下,事发航班上这位起身要拿行李的乘客,幸亏你没拿出来,否则可能导致火情蔓延引发客舱恐慌,大量乘客起身远离火源的举动会破坏飞机的平衡,当年的5.7空难就是这么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让大家放心,飞机内饰材料的防火能力是航空安全设计的核心之一,其目标并非完全不被烧毁,而是要通过一系列严苛的标准,最大限度地阻止火焰蔓延、控制热量释放、降低烟雾浓度并抑制有毒气体产生,为乘客和机组人员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