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虹南小区居民惊喜地发现,承载着邻里温情的“和谐廊”经过改造升级后焕然一新。圆形木质桌椅、无障碍斜坡、暖光照明等适老化设计,让这个昔日的“噶三胡”角落蜕变为集休闲、社交、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
![]()
下午时分,虹南小区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和谐廊”。老人们纷至沓来,在绿荫环绕的廊亭里乘凉、聊天,在毗邻的健身苑环形步道上溜达、锻炼,消磨悠闲的时光。
“以前石凳子坐上去很凉,现在木桌椅既舒服又美观,大家围坐聊天更热闹了!”72岁的张阿姨对新设施赞不绝口。改造前,因休闲亭硬件陈旧,居民常自带旧椅导致环境杂乱。
![]()
![]()
今年以来,居民区依托“自治全民星”项目,对“和谐廊”进行改造升级,不仅移除了老旧石凳,更设计安装了圆形木椅,满足休憩需求的同时又形成流动艺术景观;还将原有台阶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让轮椅和婴儿车通行无阻;夜间照明系统的完善,让老人晚间活动更安全。
“此次改造提升‘和谐廊’休闲亭品质,美化环境,方便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更好地进行日常休闲和社交活动,使虹南小区成为老年友好社区。”虹南居民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在功能升级的同时,文化元素的注入让空间更有温度。紫藤树下的“紫藤物语”墙绘将四季花开的愿景具象化,让空白墙面变身文化展示窗,让和谐社区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细节与“爱虹南”文化墙形成呼应,构建起多维度的社区文化场域。
居民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环境营造激发居民的归属感,让每次驻足都成为对社区认同的强化”。
![]()
![]()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工程不仅完成了健身苑区域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居民区打造“爱虹南”自治品牌的又一次延续。
自2023年以来,虹南居民区聚焦社区公共空间,先后通过“化轻时光宝盒”老物件展示柜和“爱虹南”文化墙建设,改善了健身苑原来单调枯燥的环境,使居民的归属感持续提升,也催生出居民自治的新动能。居民自发组建“和谐廊”志愿团队,制定轮值管理制度,丰富原“爱虹南”志愿宣讲队服务内涵。
街道社会工作办方面表示,“从硬件更新到文化营造,再到自治机制创新,虹桥街道以党建引领,通过虹南‘和谐廊’等一批公共空间‘微更新’,撬动起社区群众的‘大幸福’”。

撰稿/摄影:朱文轩
编辑: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