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浙江日报》为网友撑腰!
文|清哲木
近日,有一家做手机和电动汽车的企业老总,在某个论坛上慷慨陈词把消费者的关切和监督批评污名化为黑水军,黑公关。把自己包装成无辜的受害者,对消费者的发声漠不关心,嘴上喊着打击网络黑水军黑公关,实否是想“偷梁换柱”偷换概念,意欲堵消费者之口,这种“倒打一耙”的说法,非常令人反感,也是自作聪明的把戏,这家企业善于玩文字游戏,小字游戏,消费者一有批评的声音和事故维权的现象,企业的法务就在路上......
反正这家企业的名字,我不敢说;太牛逼了,从他发言的架势可以看出,要把普通消费者的呼声当成网络水军,总觉得“有刁民想害朕”!不过,说实话,这家企业的任何产品我不要说买,看就不会多看它一眼。“惹不起,躲得起”万一对产品不满意连吐槽的权利都没有。
![]()
好在这次官媒看不下去了,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切莫以“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一针见血指出当下部分企业舆论危机与公众言论自由间的核心矛盾。
文章剖析,目前公众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常受阻,甚至会受到企业方用法律大棒进行的威胁恐吓。面对舆情时,部分企业不解决问题,反而给关切的大众贴“黑嘴”“黑公关”标签,再用权限和法律程序投诉、起诉。
![]()
可企业越是用舆论压迫公众,反而越容易引发集体反噬,形成当前双方对立的尴尬局面。
这家企业的老总本想给人家扣一顶“网络黑嘴,黑社会”的帽子压垮网友,却不曾想把自己搞翻车了。因为他错判了形势。网红车事故不断,一茬接一茬,车门都打不开,人家问了句:是设计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它事关人命啊,怎么会这样?就在全网等一个说法时,老板在演讲台上却振臂高呼了:我们要抵制黑公关!而安全事故却只字不提,安全问题也闭口不谈,一上来就先给自己立了个“受害者”的人设。这波操作,让人觉得不仅失去了共情,甚至傲慢到连问题都不想听了。想过你会飘,没有想到现在飘成这样。如此颠倒黑白的搞法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反问:何谓网络黑嘴?
《浙江日报》由此评论称:公众没有得到相关企业对重要安全问题给出清晰有力回复的情况下,首先听到的却是打击黑公关的呼吁,这情形难免有些怪异。把不喜欢的追问声当成“网络黑嘴”,当成“黑公关”,当成“万能背锅侠”。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吗?这是尊重个体生命的态度吗?
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不要总是认为“错的都是别人,自己永远无辜”,不可否认,那家企业的营销能力和玩文字游戏的功底确实技高一筹,但你恰恰缺少真诚。什么是黑公关?哲木观察认为;那些能从官媒公开报道信息中,能够扣字的能力,那才是黑公关。譬如;第一财经那篇“年轻人最后一辆车”。还有经济观察报的那篇”某某之货”。权威媒体都被你公关“掐头去尾”了,消费者哪还敢说半个”不“字,那不是自讨苦吃?
面对某企业的这种有悖常理的骚操作,作为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忍不住喊:一些批评本身是合理且正当的,若企业一味抵触甚至刻意污名化这些声音,为其扣上“网络黑嘴”“黑公关”的帽子,那就是在故意把水搅浑,转移焦点和注意力。如此玩弄话术、回避实质,公众恐怕只会更加反感。这话,一般网友也不敢说,不知道这家企业的法务会不会找浙江日报理论理论,毕竟,说得是谁,咱们都心知肚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