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城医院治不好的水肿,这个“宣肺古方”竟能消!药材才11味,便宜到不敢信
上世纪70年代的乡下,有个孩子的水肿病曾愁坏了一家人——县城、地区医院跑了个遍,药吃了一箩筐,身上的肿没消不说,还查出了蛋白尿。家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回乡探亲的“我”,谁能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方子,竟让孩子的水肿慢慢退了,连蛋白尿也没了!这事儿在村里传了好几年,连赤脚医生照着用,治肾炎水肿都管用。
后来这个方子被命名为“宣肺利水饮”,还登上了1979年第1期的《新中医》。今天就把这个“救命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尤其是有水肿困扰的人,一定要看到最后!
先搞懂:水肿为啥要“从肺治”?
很多人觉得水肿是肾的问题,其实中医里有个“提壶揭盖”的妙理——就像茶壶盖闷住了,再通畅的壶嘴也倒不出水;人的肺气如果堵了,小便也会不畅,水肿自然消不了。
《金匮要略》早就说过:“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和《内经》“开鬼门、洁净府”的法子一脉相承。简单说就是:宣通肺气(揭壶盖)+ 通利小便(通壶嘴),双管齐下才能把水湿排出去。过去曹颖甫在《金匮发微》里用病案印证过这个思路,喻嘉言也特别推崇,而“宣肺利水饮”正是照着这个道理配的。
方子曝光:11味药+1个食疗方,便宜又常见
这个方子看着普通,却是五苓散和五皮饮的“升级版”,关键在两味药的加减上。先把具体药材和药量记好:
- 桔梗4.5g、杏仁6g、薏苡仁6g
- 茯苓9g、猪苓6g、陈皮3g
- 大腹皮6g、木通3g、泽泻6g
- 五加皮3g、葱白一小撮
除了吃药,还得搭配一个食疗方:独头蒜蒸鲫鱼。当时那个孩子就是药食同用,没多久水肿就消了。
为啥这个方子管用?核心在两点:一是用桔梗、杏仁宣通肺气,让“壶盖”能掀开;二是加了葱白通阳气,帮着把水湿“推”出去。别看药材常见,搭配在一起却能精准对症,这也是受了曹颖甫的启发,才敢这么配药。
江苏医生亲证:8年后再登刊,两例病例说了算
更让人惊喜的是,1987年第7期《新中医》上,江苏一位叫杨广林的医生特意来信——他反复用“宣肺利水饮”治肾炎,不仅有效,还附了两个真实病例:有个患者水肿伴蛋白尿,吃了方子后水肿消退,复查指标也正常了;还有个老人肾炎反复,用了这个方子后,多年没再犯。
杨广林医生说:“这个方子药材便宜,到处能买到,临床上遇到合适的情况,真的可以试试。”
重要提醒:这4个“信号”,才适合用这个方子!
不是所有水肿都能用“宣肺利水饮”,得先对照这4个指标,符合了才有可能对症:
1. 有外感风邪的症状:比如头痛、鼻塞、老流鼻涕;
2. 肺气不宣的表现:经常咳嗽、胸口发憋、感觉闷得慌;
3. 咽喉有问题:嗓子干、红肿,甚至疼得咽不下东西;
4. 脉象是“浮脉”:摸脉时感觉轻轻一按就能摸到,尤其是手腕外侧的“寸脉”更明显。
最后一句大实话:别自己抓药!
虽然这个方子有真实病例和文献支撑,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水肿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人水肿是脾湿重,有人是肾阳虚,盲目照方抓药可能没用,甚至有风险。
如果真有水肿困扰,一定要找专业中医看诊,让医生根据你的症状调整药方——毕竟当年那个孩子能治好,也是因为“一人一方”的精准调理。
这个方子的思路来自《经方临床应用》,感兴趣的可以去查原文。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中医的智慧,也希望有水肿困扰的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
县城医院治不好的水肿,这个“宣肺古方”竟能消!药材才11味,便宜到不敢信
#水肿调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