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葡萄牙、瑞典、意大利相继推出针对穆斯林女性面部面纱的禁令提案或法案,在欧洲大陆掀起激烈争论,各方立场尖锐对立。
据每日邮报10月18日证实(周六),葡萄牙议会于10月17日(周五)正式通过一项法案,明确禁止在公共场所穿戴罩袍(一种从头到脚覆盖女性的全身服装)和尼卡布(一种遮盖整个面部的伊斯兰面纱,眼睛周围有空间)等遮盖物。
![]()
![]()
该法案由极右翼政党切加(Chega)发起,规定除飞机、外交机构和宗教场所外,绝大多数公共空间均不得出现此类服饰,违规者将面临最高4000欧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的罚款。
法案目前已提交葡萄牙总统马塞洛·雷贝洛·德索萨审批,他有权选择签署生效、予以否决或移交宪法法院审查。若最终落地,葡萄牙将跻身奥地利、法国等已实施类似禁令的欧洲国家行列。
![]()
意见分歧
虽然葡萄牙本土佩戴这类面纱的女性数量稀少,但该法案仍引起了强烈分歧。
切加党援引法国等欧盟国家的立法逻辑,声称遮挡面部会导致女性“陷入排斥与不平等的困境”,违背“自由、平等和人格尊严”原则,且得到了国内中右翼政党的支持。
而左翼政党坚决反对,社会党议员佩德罗·德尔加多·阿尔维斯表态:“提案本质是针对外国人和不同信仰群体的歧视,反对强迫戴面纱,但更反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操弄。”
![]()
多国推进
几乎在葡萄牙通过法案的同时,瑞典副首相埃芭·布施公开呼吁尽快出台全国性布卡禁令,强调“不能再拖延,必须趁现在行动”。
布施猛烈抨击瑞典现行的融合政策彻底失败,称布卡和尼卡布是压迫女性的象征,与瑞典社会格格不入,主张在街道、购物中心、医疗场所等公共区域全面禁止。
她还向媒体表示:“人们在公共场合应当坦诚相见,我不希望购物或带孩子就医时,面对的是一张被完全遮挡的脸”。
![]()
瑞典地方政府曾尝试在学校等场景限制面纱,但全国层面始终缺乏统一规定。
布施将现状归咎于“天真的自由主义和松散的社会政策”,并披露该国已有近7万名女性遭受女性割礼,强调“欢迎在瑞典信仰伊斯兰教,但必须主动适应本土社会规则”。
她明确表示,推出面纱禁令是提升社会凝聚力、挽救融合危机的关键一步。
而在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本月初已向议会提交类似法案,计划在商店、学校、办公室等公共场合禁止佩戴布卡和尼卡布,违规者将被处以260至2600英镑(约合人民币2300元至2.4万元)的罚款。
![]()
该法案还新增“文化犯罪”刑事处罚条款,涵盖童贞测试等行为,并将强迫婚姻的最高刑期提升至10年,宗教胁迫也将被纳入起诉范畴。
“意大利兄弟党”宣称,此举将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宗教仇恨犯罪”,遏制“伊斯兰分离主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