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国家安全机关披露的一则消息,将美国长期操弄的网络霸权行径推向台前——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下属特别行动办公室(TAO)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动用42款特种网络武器,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发动长达11个月的持续性攻击。这场精心策划的网络战,不仅暴露了美方“贼喊捉贼”的虚伪本质,更将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拖入更危险的深渊。
![]()
作为中国唯一的标准时间基准源,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与全球发播任务。其授时精度直接关乎国家通信、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领域的运行安全。美方将攻击目标锁定于此,绝非简单的“技术试探”,而是意图通过干扰时间基准的稳定性,制造国家基础设施的连锁性瘫痪。
![]()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以“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为由,频繁炒作他国“网络威胁”,一边却将国家级网络武器库中的42款特种工具倾巢而出,对一个非军事、纯民用的科研机构发动全链条渗透。这种“自己放火,却指责他人点灯”的行径,彻底撕下了其“网络秩序捍卫者”的伪装。
据披露,美方在此次行动中动用了代号“量子”(Quantum)的攻击平台,该平台集流量劫持、僵尸网络控制、攻击源隐匿等功能于一体,甚至能通过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漏洞控制目标设备。这些技术本可用于修补网络漏洞、提升全球安全,却被美方转化为破坏他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武器。
更荒谬的是,美国长期以“网络安全漏洞共享”为名,要求他国开放网络审查权限,自己却将零日漏洞(未公开的软件漏洞)作为战略资源囤积,甚至通过“横向提权”“跨网渗透”等技术,突破内网防火墙后植入后门程序。这种“只许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的双标逻辑,将网络空间变成了其推行霸权的“数字殖民地”。
![]()
长期以来,美国以“网络自由”为旗号,实际却在全球构建监控网络。从“棱镜门”到“方程式组织”攻击,从对西南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窃密,到此次对国家授时中心的系统性破坏,美方的网络行为早已超越“防御”范畴,演变为对主权国家核心利益的公然侵犯。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将网络攻击与地缘政治博弈深度捆绑。此次攻击中,美方利用欧洲、亚洲、非洲多地虚拟服务器作为跳板,试图通过“分布式攻击”掩盖自身痕迹。这种将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变为“攻击中转站”的做法,不仅威胁目标国家安全,更让无辜第三方国家卷入冲突,暴露了美方“以邻为壑”的霸权思维。
![]()
面对美方的网络霸权行径,国际社会早已发出警告。联合国多次呼吁制定《全球网络安全公约》,禁止将关键基础设施作为网络攻击目标;东盟、非盟等地区组织也明确反对网络空间军事化。然而,美国却置若罔闻,甚至通过“清洁网络计划”等手段,强迫他国选边站队,将网络空间割裂为阵营对立的“数字铁幕”。
此次中国披露的美方攻击事件,再次为国际社会敲响警钟:网络空间不应成为霸权国家的“自留地”,更不应成为其推行单边主义的工具。唯有各国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共同构建平等、开放、安全的网络空间秩序,才能避免全球网络治理陷入“美国陷阱”。
![]()
从监听全球到破坏时间基准,美国的网络霸权行径已从“暗窃”转向“明抢”。这场针对“北京时间”的攻击,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衅,更是对国际法治与道德底线的践踏。国际社会必须清醒认识到:面对一个将网络武器化的霸权国家,任何妥协都只会助长其气焰,唯有团结反击,才能守护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