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贞观108坊 图/网络
破旧图书馆里,一群学生自发改造着学习空间,他们没有等待学校的安排,只是跟随内心对美好学习环境的渴望动手创造。这个故事蕴含的教育理念,可能正是我们今日教育缺失的那把钥匙。
1995年,一位教育者在西安创办了一所普通的民办学校。谁也不曾料到,这所学校会在二十多年后因为一句话而引发教育界的关注——“按你本来的样子生长”。
时值西安欧亚学院建校30周年,这句话背后藏着的教育智慧,在这所走过“而立之年”的校园里得到了生动诠释。当众多高校仍在推行标准化生产式的教育时,西安欧亚学院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打破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允许学生“浪费时间”在自我探索上。
![]()
图/网络
异类教育:不以就业率为唯一目标的大学
在当今大学纷纷以就业率、科研成果为硬指标的时代,欧亚学院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从2006年开始,欧亚学院彻底扭转了办学方向——不再追求规模扩张,不再盲目对标传统名校,而是回归到学生本身。这一转变,恰如哲学家周国平所言:“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是走向成熟的开始”。
![]()
图/网络
在欧亚学院的教育哲学中,一个核心观点颇为震撼:允许学生“浪费”时间在自我探索上。这一点,与英国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在夏山学校,学生甚至可以决定上不上课,有个女孩曾在校园里游荡了三年之久,但校长却相信:“如果你的孩子玩够了,他会在两年内用功读书,通过大学考试。”
欧亚学院的教育者们明白,每个孩子都像一粒种子,不需要天天守在旁边照看,也能长成它本来的样子。草就是草,灌木就是灌木,乔木就是乔木——教育不是改变种子的性质,而是提供适宜的土壤。
教育的悖论:不管束反而能成就更多
我们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矫正”式的教育——找出学生的不足,然后填补、修正、规范,最终塑造成社会认可的模样。而欧亚学院却在做减法——去除阻碍学生自然生长的障碍,无论是过时的课程、僵化的管理制度,还是单一的评估标准。
从2025年欧亚学院推出的“十年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理念的延续。该项目计划挑选30名学生,通过影像记录他们从大一入学到毕业6年后的成长轨迹,真实呈现“长期主义”的教育影响下,欧亚青年在变迁社会中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
![]()
图/网络
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学校放弃过度管训和约束后,学生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无法无天”,反而展现出令人惊喜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力。
这让人想起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的观点:“成为自己,而不是别人认为你应该做到的自己。”
欧亚学院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1995-2005年的“野蛮生长”,到2006-2008年的过渡期,再到2009-2018年“四四二”战略执行的十年,学校经历了痛苦的组织重构和文化重塑。
![]()
“和而不同”校训雕塑
这个过程,犹如一个生命体的自我进化,不是由蓝图预先决定的,而是在与环境的持续对话中逐渐展开。
30周年校庆:教育理念的集中展示
在欧亚学院建校30周年之际,一系列庆典活动生动展示了其教育理念的成熟与自信。2025年10月18日,千余位嘉宾、校友与师生共聚校园,共同见证这所创新型大学30年的风华与新程。
![]()
欧亚学院30周年校庆现场
校庆不仅是庆祝,更是教育理念的集中展示。董事长胡建波教授在校庆倒计时30天时寄语:“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发光;大学,就应该成为‘平凡世界的一束光’。”
![]()
欧亚学院30周年校庆现场
两座全新建筑——春山里与和光文体中心的启用,是献给30周年校庆的珍贵礼物,更是学校“环境育人”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从2005年选择走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开始,欧亚学院始终相信,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和光”文体中心
校庆本身也被设计为一个“光的场域”,让老师、学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朋友在这里彼此照亮、共同成长。这种设计背后,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相互影响。
![]()
“春山里”国际中心
“无用之事”塑造不可替代的灵魂
在欧亚学院,那些传统教育中被视为“无用”的事情被赋予了崇高价值——发呆、游荡、尝试、失败,这些都被视为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正如心理学家所言:“人们无法接受被人否定的部分,就无法真正成长。”只有当一个人接纳了自己的平庸与不足,才能发展出完整的人格。
欧亚学院的教育实验证明了一点:教育的本质不是记住知识,而是学会思考;不是实现外部设定的目标,而是发现内心的渴望。
就像F1赛车手莱科宁,在鼎盛时期毅然放弃了万众瞩目的赛场,选择了低级别的轿车比赛,只因为“我为什么要按照你们认为的那样活?”
在欧亚,学校通过80余个学生社团、20余个体育俱乐部以及丰富的社区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彰显个性、展现风采的舞台。
无论是合唱团在西安音乐厅的演出,还是龙年生肖主题设计展的举办,都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课堂外的探索同样有价值。
![]()
图/网络
回归本原:教育是守护,而非塑造
《按你本来的样子生长》揭示了一个教育本原:教育是守护每个生命独特性的过程,而非按照统一标准塑造学生的过程。
这一点,在儿童绘本《爱你本来的样子》中得到了诗意表达:国王要收养村里的孤儿,孩子们都努力展示才艺,只有一个小女孩什么都不会,只是真诚地给予陪伴和时间。
最终国王选择了她,并说:“我爱你,就是爱你本来的样子,不需要你有多么聪明,多么能干。”
在欧亚学院30年的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延续。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聚焦学生学习、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效果。
胡建波教授强调,欧亚愿做一座灯塔——不声张、不浮躁,坚定地陪伴每一个学生。
![]()
毕业生与胡建波教授合影
或许,最好的教育就是这样——爱学生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爱他们可能成为的样子。西安欧亚学院的实践,在中国教育土壤中播下了一颗不一样的种子。它告诉我们,教育可以有不同的样子,就如同生命本身,多姿多彩,千姿百态。
当今社会的教育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忘记了教育本来的样子——它不是一场军备竞赛,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护。当我们允许每个孩子按他本来的样子生长,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它的初心。
![]()
点击关键词 看看我们做过什么
中国城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