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国猛将搬进公司:典韦许褚能当保镖,赵云能坐C位吗?
![]()
东汉乱世,英雄很多,但他们选主的逻辑给今天的企业选人、用人、留人带来极强的参考价值。我常想,典韦当年一只手举起牙门旗的场景,放到现代公司,就是那种能在危机时刻拉住局面的人;许褚在马超面前的沉默气场,等于公司里那种无需多言就能震慑对手的安全系数。说白了,乱世造就英雄,但不是所有英雄都适合每个主公,适配才是关键。
典韦和许褚代表的是“护航型人才”。他们体力化为可靠感,任何需要扛场面的任务交给他们,成效立竿见影。曹操花重金厚葬典韦,既是情,也是组织的仪式化管理:当一个团队失去了能立刻被看见和被敬畏的人,士气会迅速下滑。我身边有个朋友小李,企业并购遇到股权纷争时,把一个看似粗糙但极有执行力的老员工放到前面,结果稳住了局面,这和曹操当年做法异曲同工。
![]()
张飞式的人,是那种敢冲敢拼的短平快担当。他在长坂坡的“一人立桥”并非只有蛮力,更多是利用观感与心理战压制对手。现代公司需要这种敢做事的中坚,但也要把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否则莽撞会变成隐患。我曾见过一个销售经理,太像张飞:冲劲足但流程意识弱,公司把他放到需要高频决策的小团队,反而成就了一票大单;如果让他去做合规与预算那类需要细致的工作,风险就上来了。
赵云的故事对我影响最大。他从十几岁就无敌手,一生打下来几乎无败绩,这种人放到企业里,就是那类长期可塑、能在关键时刻承担重任又能跨界输出的人才。赵云不是单一岗位的胜者,而是具有高适应性和高稳定性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很多公司在招人时只看一项技能,却忽视了像赵云这样的“长期价值”。我曾有个领导把一个通才型同事放在多个关键项目轮岗,结果公司在连续危机中反而更稳,这就是赵云型人才带来的保险系数。
![]()
从用人角度看,领导要学会做两件事:第一,认清每个英雄的核心能力并把他们放在能放大的位置;第二,设计保留机制,不只是高薪,更是舞台感和仪式感。曹操对典韦的提拔和厚葬,既是物质奖励也是情感绑定。我的同事张姐在一次团队调整后,用一次公开的表彰和职位调整稳住了几位骨干,后来效仿的团队成员更愿意在公司承担风险,这就是文化与仪式的力量。
在实际操作上,面试不要只问能力题,要模拟危机场景观测反应;绩效考核不要只看短期产出,要评估在关键节点的贡献和复现能力;激励措施不要只靠钱,要有能被讲述的故事和让人愿意追随的愿景。我曾把一个偏向“许褚型”的员工安排在客户危机处理小组,他表现出来的压场能力直接影响了客户续约率,这类落地的操作,比任何抽象的人才理论都更管用。
![]()
最后,我觉得未来的组织更需要“英雄组合学”:不要追求单一的全能王,而是把典韦式的扛场者、张飞式的冲锋手和赵云式的长期复合型搭起来。这样一来,既有能把风险压住的厚背脊,也有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的灵活身段,还有能撑起未来的稳健中坚。说实话,企业里能同时拥有这三种类型的人,才是真的有底气面对不确定。
你如果是老板,会怎样把这些“古代猛将”的特质映射到你的团队岗位上?说说你的思路和身边的真实例子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