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越南作为曾与中国发生过军事冲突的邻国,至今在武器采购清单上刻意回避中国装备,这一现象源于复杂的历史心结、现实地缘博弈与战略不信任的多重交织。
印度买武器这事儿,1962年那场冲突是个绕不开的坎儿,记忆太深了,现在就算中国装备又便宜又好使,歼-10CE在印巴那边对上俄制阵风也占了上风,印度还是死磕技术自主,地缘平衡,这俩是头等大事,买东西就讲究个“多源”,发动机用美国的,防空系统瞅俄罗斯的,战斗机也得来点法系的,就怕哪个国家突然使绊子,供应商之间有点“排他性”心里才踏实,印度更怕打起来的时候被“远程锁机”,特别是在南亚那边有点小动作的时候,这种顾虑就特别明显,总想着万一中国武器里头藏着什么技术后门,真打起来自己被动了,心里这个结就解不开。
越南那边呢,买武器主要还是南海问题,历史包袱也不轻,他们一直是俄制装备的老客户,要是整个体系换成中国的,维修站、弹药库、人员培训全都要推倒重来,这笔钱可不少,河内更在乎国内外怎么看,怕买了中国的东西,外面就说他“技术上靠拢北京”,国内的民族情绪也容易被点着,所以你看他最近转头去买法国的海巡机,以色列的无人机,明面上是升级装备,实际上也是在跟中国找个平衡,钱也是个大问题,西方信贷给中国武器项目批的保函利率特别高,越南国防部一算这笔账,商业上就不划算了,中国的方案自然就出局了。
兼容性和信息安全也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印度和越南的军队用了那么多年的俄系、北约标准,一下要换成中国标准,几万名技术兵都得从零开始学,再说远程诊断模块一装,他们就担心战场数据会泄露出去,就算中方一再保证数据是隔离的,他们国内的舆论还是不信,这个风险就是过不去。
未来的走向还真不好说,西方军火一个劲儿地涨价,同级别的装备贵了百分之二三十,中国的报价基本没动,印度和越南迟早要重新掰着指头算这笔账,中印贸易额都上1400亿美元了,RCEP框架下中越经济联系也更紧密,政治上的疙瘩说不定慢慢就松动了,要是中国再愿意放开点技术转让,搞点合作生产,越南这种国家可能就愿意搞本土化,心里那股劲儿也就没那么拧巴了。
这事说到底就是历史和现实搅和在一块,短期内谁也说不准,国际军贸这行当,玩的就是个信任,中国军工技术现在这么强,别人看着也犯怵,这种威慑力其实已经超出了武器本身。
![]()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新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