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政策在2025年发生了明显转变,这事儿得从特朗普第二次上台说起。他在2024年大选中胜出,2025年1月20日正式就职后,就开始强调美国优先,减少海外开支,尤其是那些长期战争的资金投入。之前拜登政府承诺的援助还在继续执行,但特朗普团队很快就启动了对外援助的全面审查。结果呢,3月3日,美国直接暂停了所有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包括已经在路上的武器装备。这包括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弹药、车辆和防空系统,比如爱国者导弹和精确制导炮弹。国防部那边马上通知供应商,仓库里的东西都停了下来,前线乌克兰部队很快就感受到压力,俄罗斯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明显增多。
![]()
这个决定不是突然的。2月28日,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见面后,关系就闹僵了。特朗普觉得美国已经砸进去650多亿美元,却没看到冲突结束的迹象,他想推动谈判,而不是继续烧钱。暂停援助就是一种施压手段,希望乌克兰尽快坐到谈判桌前。国务院和国防部内部其实有分歧,有些官员觉得这会让俄罗斯得寸进尺,但特朗普坚持要重新评估所有援助,确保符合美国利益。到了3月11日,在沙特吉达的会谈上,乌克兰代表表示愿意考虑美国的和平提议,但前提是释放战俘和停止空中海上攻击。俄罗斯那边没松口,继续在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推进,虽然进展慢,但损失巨大。
欧洲国家一看美国踩刹车,赶紧行动起来。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些大国先站出来,承诺填补缺口。德国总理朔尔茨3月初就召集会议,宣布2025年援助降到6.5亿欧元,比2024年少70%,但还是从预算里挤出资金。法国马克龙那边同意增加支持,但强调自家库存有限。英国追加了45亿欧元,包括从俄罗斯冻结资产里抽取的收益。北欧国家反应更快,挪威议会批准了64.9亿欧元,丹麦把最后几架F-16战斗机在5月交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宣布,从欧盟预算拨出34.4亿欧元,通过乌克兰设施机制执行。这机制是2024年设立的,专门用来协调援助。
![]()
不过,欧洲的努力不是一帆风顺。西班牙和意大利只象征性加了1000万和2000万欧元,远没达到预期。整个欧洲国防工业产能跟不上需求,供应链老出问题,弹药生产延迟严重。欧盟本来计划2025年提供100万发炮弹,但实际交付只有一半多点。3月到4月,欧洲每月援助总额超过以往,军事部分104亿欧元,人道主义98亿欧元。5月和6月,他们开始转向直接从厂家采购,不再只靠库存。这调整让援助更可持续,但短期内还是没法完全取代美国的规模。
欧盟和G7在2025年夏天同意从俄罗斯冻结资产提供500亿美元贷款,欧盟出200亿美元,第一笔100亿美元已经在年中发放。这笔钱主要用于军事和重建,帮助乌克兰维持防线。到了8月,欧洲的军事援助累计达到720亿欧元,第一次超过美国的650亿欧元。美国在7月14日有限恢复了援助,包括一些导弹和炮弹,但规模小了很多,只够应急。欧洲这边,虽然总数上去了,但经济压力不小。国防支出占GDP的比例得升到0.12%才能完全顶上美国的位置,有些国家只好从社会福利挪钱,民众意见开始分化。
![]()
特朗普的政策变化直接影响了俄乌冲突的走向。他上台后就把结束战争作为优先事项,国务院那边强调冲突不可持续,必须通过外交解决。俄罗斯欢迎美国的援助暂停,但也担心欧洲加码。普京继续施压,俄罗斯部队在东部缓慢推进,乌克兰靠欧洲的武器勉强防守。泽连斯基到处游说,访问欧洲首都,强调领土完整不能让步。欧洲国家内部也开始有声音质疑长期援助的可持续性,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国家。德国2025年援助锐减后,国内辩论激烈,有人觉得该优先自家国防。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次变局暴露了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特朗普一直批评北约成员国防费不够,欧洲得自己多出力。现在美国刹车,欧洲确实在努力,但“有心无力”的地方显而易见。工业产能是瓶颈,欧盟的国防工业分散在各国,协调起来费劲。政治上,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这些国家对援助持保留态度,欧盟决策老是被拖后腿。2025年7月,欧盟还因为腐败担忧减了17亿欧元援助,这让泽连斯基的日子更难过。
整体来说,美国援乌踩刹车让欧洲被迫加速独立,但也暴露了他们的短板。援助转向欧洲主导后,乌克兰前线稳定了些,但长远看,如果俄罗斯不让步,欧洲的经济负担会越来越重。北约峰会2025年讨论了长期支持计划,强调集体防御,但实际执行还得看各国意愿。这变局不只是钱的事儿,还牵扯到地缘战略的重新洗牌。俄罗斯可能觉得有机可乘,加大进攻;欧洲则得思考怎么在没有美国全力支持下守护东部边境。乌克兰夹在中间,坚持抵抗,但资源有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转向中东和其他热点,俄乌问题有点被边缘化。
![]()
特朗普的决定也影响了全球援助格局。一些亚洲国家观望,不想卷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小额支持,但远不及欧美。联合国那边呼吁人道主义援助,但军事部分还是靠西方。欧洲的“有心无力”体现在,他们想帮乌克兰,但自家国防空虚多年,短期补不上。德国的坦克生产线上个月刚扩产,但交付要等半年。法国导弹库存告急,英国弹药厂加班加点。欧盟的ReArm Europe计划提出800亿欧元国防投资,但落实到乌克兰的份额不确定。
到2025年9月19日当前,援助数据更新显示,欧盟总承诺超过2160亿美元,包括军事和金融。军事部分63.2亿欧元,主要通过欧洲和平基金。训练了8万乌克兰士兵,这点是实打实的贡献。但相比俄罗斯的军工体系,欧洲还差一截。乌克兰自己也努力生产武器,2025年产量翻倍,但原材料依赖进口。
这个变局提醒大家,援助不是无限的。美国转向内顾,欧洲得自强。但现实是,欧洲国家经济复苏慢,通胀高,民众对援助疲劳。民调显示,德国半数人反对增加军费。法国选举后,新政府更谨慎。英国换首相后,援助承诺维持,但规模没扩大。北欧国家像挪威和丹麦出力最多,人均援助最高。
![]()
总的来说,这次美国刹车是地缘政治的转折点。欧洲从被动到主动,但无力感明显。援助数据摆在那,欧洲2025年上半年每月平均援助增加,但整体难以匹配2022-2024年的峰值。乌克兰前线士兵缺弹药,城市遭轰炸。和平谈判卡在领土问题上,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是死结。
变局下,全球格局微妙。美国专注印太,欧洲扛起东欧责任。但如果欧洲经济下滑,援助可持续性成疑。俄罗斯可能等欧洲疲软,再发力。乌克兰需外交灵活,但泽连斯基坚持底线。
这事儿接地气点说,美国不想再当冤大头,欧洲想帮忙但兜里钱有限。结果是乌克兰苦撑,俄罗斯耗着。国际援助像过山车,2025年低谷后慢慢回升,但离结束远着呢。欧洲得赶紧建军工链条,不然下次危机还得求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