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前段时间在医院陪同朋友复诊时,偶然遇见一位肺癌患者家属坐在走廊角落默默擦拭泪水。交谈中得知,家中老人使用的进口抗癌药物每月费用高达三万余元,仅仅半年时间,家庭经济便已接近崩溃边缘。
“如果国产药能便宜一些,哪怕疗效稍弱一点也好”,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承载着无数患者家庭的无奈与期盼。如今癌症发病率持续攀升,高昂的治疗成本已成为普遍难题,大众迫切期待国产创新药能够突破重围,既具备临床价值,又具备价格可及性。
那么,加科思此次投入2亿元专项用于抗癌新药研发,是否真能为这一困境带来转机?这笔资金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
10月15日晚间,加科思-B(01167.HK)发布公告称,正式转让旗下心血管治疗项目权益。该项目此前从未公开披露,原属其控股子公司加科瑞康所有。
最终由海松资本收购80%股权,北京加科思与另一未具名产业合作方各自保留10%股份。
交易结构显示,海松资本除先行支付1.25亿元外,还需根据后续研发进展支付7500万元里程碑款项,累计金额正好达到2亿元。
![]()
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何放弃正在推进的心血管管线,转而将资源集中投向抗癌领域?事实上,加科思自创立之初便以肿瘤创新药为核心定位,此次剥离非主业资产,实则是回归本源、强化主航道的关键举措。
公司负责人于10月16日明确表示,此举不仅有助于战略聚焦,还能显著增强现金流稳定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并未完全退出加科瑞康股权,留下10%持股意味着未来若该心血管项目取得成功,仍可分享成果,体现出管理层在资源配置上的审慎与远见。
![]()
然而,抗癌药物的研发绝非仅靠资金注入就能一蹴而就。业内共识是,这类项目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资金消耗和漫长周期,且失败风险极高。
以加科思自身为例,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达3.3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投入9321.6万元。此次获得的2亿元资金,大致可支撑公司核心肿瘤管线超过半年的运营支出。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面现金余额为5.2亿元,动用近半数资金押注研发,足见其破釜沉舟的决心。
![]()
此外,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其中靶点选择尤为关键。加科思当前重点攻坚的是KRAS靶点——一个长期被视为“不可成药”的医学难题。
全球约三成癌症与RAS基因突变相关,而KRAS突变占比高达85%,广泛存在于胰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高发癌种中。
多年来,诸多制药企业试图攻克此靶点,却大多无功而返。
![]()
加科思自2015年成立起便锁定这一方向,创始人王印祥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他于2003年从美国归国后参与创办贝达药业,并主导开发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肺癌靶向药——埃克替尼。
该药物已于2011年8月获批上市,成为中国创新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凭借这一实战经验,团队才有底气持续挑战KRAS这一“硬骨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5年5月,加科思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在中国获批,适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
由此,加科思成为继信达生物(01801.HK)与正大天晴之后,国内第三家成功推出KRAS G12C抑制剂的企业。
为了加速产品落地,公司已与艾力斯(688578.SH)达成战略合作,将戈来雷塞在大中华区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独家授权予后者。
目前合作方正积极推进该药用于一线肺癌治疗的注册性临床试验,海外市场同步开展泛瘤种研究,力求扩大适应症范围,惠及更多患者群体。
![]()
但加科思并未止步于此,目前最为重视的是泛KRAS抑制剂的研发——即能够同时抑制多种KRAS突变亚型的广谱抗癌药物。
10月16日王印祥在电话会议中强调,泛KRAS通路在其研发管线中处于最高优先级,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
目前该候选药物已完成中美两地I/IIa期临床试验入组,公司在2025年中期财报中透露,预计2026年上半年将公布I期研究数据。
![]()
尽管前景广阔,该赛道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当前泛KRAS抑制剂整体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进度领先者多处于I期临床。
除加科思外,辉瑞、勃林格殷格翰等国际巨头,以及百济神州(ONC.NASDAQ/06160.HK/688235.SH)、璎黎药业等本土企业均已布局同类项目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要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加科思必须在研发效率、分子设计优化和临床响应率等方面建立差异化优势。
![]()
值得一提的是,除泛KRAS项目外,加科思还在探索iADC(免疫刺激性抗体偶联药物)这一前沿技术平台。
王印祥指出,尽管iADC研发风险较高,但其潜在治疗价值巨大,有望引领下一代免疫治疗变革。
当前免疫疗法已成为抗肿瘤领域的主流手段之一,若iADC实现技术突破,或将为晚期癌症患者开辟全新的治疗路径。
![]()
回看本次接手心血管项目的海松资本,其出资能力不容小觑。
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重点关注先进科技、绿色科技与生命科学三大领域,目前管理资产规模逾250亿元人民币。
过往投资组合涵盖晶泰科技(02228.HK)、巨子生物(02367.HK)、维立志博(09887.HK)、药捷安康(02617.HK)等多家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在行业内展现出敏锐的判断力。
![]()
据海松资本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决定投资加科瑞康,首先是基于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其次,该项目所涉心血管药物具备填补市场空白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们高度认可加科思在医药研发领域的专业积淀、对全球前沿趋势的把握能力以及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接下来,团队计划依托中国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先在国内推进研发进程,目标在明年上半年提交IND申请,正式迈入临床开发阶段。
待获取初步安全性与有效性数据后,将进一步寻求与跨国药企开展BD合作,推动项目全球化拓展。
![]()
回顾整个交易逻辑,加科思出售心血管项目、集中资源深耕抗癌药研发,不失为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调整。
一方面,心脑血管类药物通常需要长达数年的临床验证周期,相较之下,肿瘤领域更适合加科思现有技术积累与发展节奏。
另一方面,新增的2亿元资金将有效提速核心肿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进程,形成正向循环。
![]()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多数国产创新药定价偏高,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研发投入巨大。若加科思能通过规模化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降低单位成本,未来抗癌药价格下行空间将逐步打开。
参考埃克替尼的发展轨迹,初上市时价格较高,但随着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产能提升和市场竞争加剧,如今已实现广泛可及。
倘若戈来雷塞及其后续泛KRAS抑制剂顺利推进,未来一旦进入医保谈判通道,覆盖人群扩大,价格自然具备下调基础。
![]()
届时,开头那位家属担忧的“用药难”问题,或将迎来实质性缓解。
从行业视角观察,中国创新药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加快审评审批、完善医保准入机制、鼓励真实世界证据应用等多项举措,均有助于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患者。
作为行业参与者之一,加科思此次斥资2亿元加码研发,不仅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在抗癌药物领域的整体进步。
![]()
或许三到五年后,当我们再次走进医院药房,会发现越来越多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国产抗癌药陈列其中。
那时,癌症患者不再因药价望而却步,能够安心接受规范治疗,这正是加科思等坚持原始创新企业的终极使命所在。对于万千患者而言,真正有效的平价药物,才是穿越风雨最坚实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