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在阳澄湖边上养了十五年蟹,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穿上薄羽绒服了,塘里的螃蟹却还不急不忙地长着,真是怪事!”
“往年这时候,一天少说也能发两百箱货,今年这时候一天三十箱都凑不齐。”浙江帆蓉海鲜店的汤老板望着空荡荡的水池,叹了口气。
![]()
与此同时,在江苏阳澄湖旁,养殖户李瑞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催货的老客户。“我也着急啊,可螃蟹在塘里就是不长个,我能怎么办?”
01 天气太热,螃蟹也“茶饭不思”
高温,是大闸蟹生长迟缓的首要原因。
这个夏天,大闸蟹主要养殖区经历了长时间的极端高温天气。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钱金元直言:“今年产区天气太热了,大闸蟹不爱长个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钢春研究员解释:“最适宜大闸蟹生长的温度是18至25摄氏度。当气温高于25摄氏度时,大闸蟹的体质就会下降,食欲也会逐渐降低。”
而一旦气温超过35摄氏度,大闸蟹就会停止摄食。这导致螃蟹整个夏天都“茶饭不思”,自然难以增重。
![]()
高温还会使蟹塘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进一步影响大闸蟹的生长。
02 生长周期,今年闰月来“捣乱”
农历闰六月,直接改变了大闸蟹的生长节律。
豊鰉海鲜店主王为彪告诉记者:“今年由于农历闰六月,夏季时间延长,使得大闸蟹生长周期变长,总体推迟了约20天。”
这打乱了大闸蟹固有的生物钟。
徐钢春研究员补充:“大闸蟹需要多次蜕壳才能发育成熟,一旦蜕壳出现延后,其生长期也会相应延长。”
![]()
正常情况下,大闸蟹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迅速发育成熟。但今年,这个进程明显推迟了。
03 生存挑战,高温下的连锁反应
高温带来的影响远不止食欲不振那么简单,它引发了一连串的生存挑战。
蟹塘里的水草大面积枯萎,这些水草既是大闸蟹的饲料,也能为它们遮荫、净化水质。但水草不耐高温,很容易腐烂变质,这让大闸蟹失去了天然的“遮阳伞”。
同时,高温让水体缺氧问题更加严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本就不多的氧气,影响大闸蟹生长,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此外,高温还会让各种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同时降低大闸蟹的免疫力。
市场现状:量增价跌,好蟹难求
尽管大闸蟹上市时间推迟,但今年的产量实际上有所增加。
据苏州工业园区发布,预计今年全年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在1.035万吨左右,去年约为9000余吨。
但上市时间明显分段:首批成熟大闸蟹约2000吨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上市;后续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6000吨左右上市,11月下旬至12月有2000吨左右上市。
![]()
价格方面,今年呈现出量增价跌的特点。
无锡市场协会水产分会会长殷若庆表示:“今年大闸蟹价格同比下降近三成。”从具体数据看,10月17日,2两重的公蟹批发价在24元/斤至27元/斤,1.5两的母蟹为37元至40元/斤。
未来展望:最佳品蟹期值得等待
今年的大闸蟹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优质大规格蟹因稀缺价格坚挺,而中小规格蟹价格实惠量又足,性价比更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好消息是最佳品蟹期虽然迟到,但不会缺席。
钱金元副会长预计:“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将迎来最佳品蟹期。此时各产区螃蟹集中上市,供应充足,肥满度达到顶峰。”
![]()
王为彪也肯定地说:“今年由于大闸蟹生长周期长,等到上市时普遍会比往年同期的成熟度更高、味道更好。”
随着天气转凉,螃蟹的品质会越来越好,销量也将持续攀升。预计10月底达到销量高峰期。
“别看现在它们长得慢,等天气凉快下来,个头能赶上来,”阳澄湖的养殖户李瑞望着自家的蟹塘,眼里仍有期待,“好饭不怕晚,今年这蟹,值得等。”
据中国渔业协会预计,11月下旬至明年春节前,随着库存减少,以及元旦、春节的礼品、聚会需求拉动,市场将迎来第二波销售高峰。
对于真正的大闸蟹爱好者来说,这个秋天,也许会比往年更长一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