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又名将离,名余容,名犁食,名红药,又叫离草、婪尾春、没骨花、黑牵夷,一水儿的漂亮名字。联想起来,不是娇美多情的古代女性,就是满眼的轻红、绯红、茜红、纱红颜色。
![]()
![]()
![]()
前几年去苏州网师园,四五月天气,赏殿春簃的芍药。殿春就指芍药,出自北宋邵雍“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簃原是主人的芍药圃。
![]()
![]()
苏州网师园的芍药
赏花时,有一群中老年人带着外国人过来,开口句句是流畅的英文,我英文不算好,模糊听出在讲牡丹和芍药的区别,奈何听力不过关,便用百科查到二者分别。
牡丹和芍药的根本区别在于,牡丹花径高,能长到两米多,芍药花径矮,最多到一米多;牡丹花色丰富,红的白的绿的,芍药花色多以红为主;牡丹开花早,四月中旬开花,芍药花晚些,大约晚15天左右,四月末至五月上旬;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
二乔牡丹
![]()
芍药
在我看来,牡丹芍药要从形象上区别。牡丹形象以杨贵妃为主,参照李白《清平调》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芍药形象以《红楼梦》中史湘云为主,参见原著: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亲会友。
![]()
一个是雍容华贵,玉石为骨,玉屑为汗,媚中含威;一个是娇憨可人,芬芳、青春、可亲。刘禹锡写过一首《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意指芍药妖艳,荷花无情,只有牡丹是真国色。罗隐也写过牡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算是坐实了牡丹庄严、无情的名头。芍药就不一样了,芍药是有情的。秦观的《春日》就写道:
![]()
芍药是这样一类有生命力又多情楚楚的花!白居易的《春尽日》也写道:
![]()
背景图为张大千《芍药花》
“坐含情”“醉对丛”,诗人写芍药是这样亲昵,并没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的威严感。又比如说,古代人一年一度的青年间谈恋爱的上巳节,他们就要互赠芍药:“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芍药在古代,可就相当于当代的玫瑰!
![]()
清 郎世宁《芍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芍药又和扬州、杜牧、姜夔这些风流之地、风云人物相关。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吴家砖桥,又称“红药桥”,扬州鼎盛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花就是红芍药花。
![]()
杜牧这个倜傥公子,爱周旋于青楼女子之间,“赢得青楼薄幸名”,写过一首《旧游》:
![]()
想当时,春昼梦里,芍药佳人,袅袅娉娉、顾盼左右……
而时光一转,到了姜夔的《扬州慢》里,战后的扬州满目疮痍,除了怀念当年俊赏之杜郎,还感叹道,这桥边的红药啊,没有了春风十里、美人如卷,是为谁而生啊!
不过,除了爱情、青春、可人的形象,芍药又有离别、哀愁之意,否则也不会白落一个“将离”的名头。牡丹生在春风得意的农历三月中旬,正是花好月圆人美满时,人们不会这么早开始伤春,但开在暮春、和蔷薇交接的芍药,就被抓来倾诉“流光容易把人抛”了。
白居易除了上头的《春尽日》,还写过一首《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
阶前的红药,一些渐老,一些犹新,彼时初开,妖娆动人,只管去注意其色相。芍药开至谢处,突然一阵幻灭,好似这苍茫无解的人生,真是令人要看破这滚滚红尘,想拿着这花,就如捧着自己的人生,去问问上人:这残花,是否是代表,离遁入空门不久了?
总之,虽在其他方面无法越过牡丹,但在情感层面,芍药是更胜一筹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