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小区健身器材区,阳光刚爬过楼顶,李大爷就凑着老伙计们念叨:“昨晚刷短视频,说咱2014年前退休的能补一笔钱,有人都晒到账截图了,你俩收到通知没?”王阿姨手里转着太极扇接话:“我家邻居也说这事,还说要先交资料登记,可我问社区居委会,人家说没接到通知,这到底是真的假的?”其实不止他们,最近不少退休老人的微信群里,都在传“2014年前退休人员补发养老金”的消息,有人盼着能多一笔收入,有人担心是骗局,还有人跑了好几趟社保中心也没问明白——这桩“补钱”悬案,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就用官方政策和数据,把事儿说透。
一、“补钱”传言,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波传言不是凭空来的,核心和2014年的一项关键改革有关。2014年10月,我国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把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养老并轨”。改革后,退休人员被分成了三类:2014年10月前退休的“老人”、改革后退休的“新人”,以及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
传言的源头,是“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补发政策。人社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里明确,“中人”会设立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2024年9月),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实行“保低限高”,如果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按老办法发;高于老办法的部分,分年度按比例补发。但有些自媒体把“中人”的补发政策张冠李戴,说成是“所有2014年前退休的‘老人’都能补钱”,再加上部分地区确实在推进“中人”待遇核算补发,消息传着传着就变了味,让“老人”群体也跟着盼起了补钱。
![]()
二、官方政策明确:2014年前退休“老人”,没有统一“补钱”福利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来看,并不存在“所有2014年前退休人员统一补发养老金”的规定。根据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2014年10月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按照原来的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会按照国家统一的养老金调整政策,每年跟着上调养老金,不会再单独搞一次“补发”。
人社部历年发布的养老金调整通知也能印证这一点。比如2024年发布的《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调整范围是2023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其中就包括2014年前退休的“老人”,调整方式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但这是每年常规的养老金上调,不是传言中的“额外补钱”。
三、为啥有人说“收到补钱”?3个误会要分清
既然没有统一补钱政策,为啥有人说自己拿到钱了?其实是3个常见误会在作祟。第一,把“中人”补发当成了“老人”补钱。比如某省2023年推进“中人”过渡性养老金核算,部分2015-2020年退休的“中人”收到了补发的差额,有人没分清“中人”和“老人”的区别,就误以为2014年前退休的也能补。第二,混淆了“养老金上调补发”和“额外补钱”。每年养老金上调后,都会从1月1日起补发当年1月到调整当月的差额,比如2024年6月开始发放上调后的养老金,会一次性补发1-5月的差额,有些老人没搞清楚这是常规上调,就当成了“专门补的钱”。第三,误信了地区性补差政策。个别地区会针对特定群体(比如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部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或补差,范围很小、针对性强,却被扩大成“所有2014年前退休人员都能补”。
四、退休老人别踩坑,2个方法查准自己的待遇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补钱”资格,不用瞎猜,2个官方渠道就能查明白。第一,直接查社保经办机构。带着身份证和养老金领取卡,去当地社保服务大厅的窗口咨询,或者拨打全国社保服务热线12333,工作人员会根据你的退休时间、参保类型,明确告知是否有相关补发政策,避免被谣言误导。第二,关注官方发布的通知。人社部官网、当地人社局微信公众号都会及时发布养老金调整、补贴发放等政策,比如有地区性补差政策,一定会通过正规渠道通知,不会只在微信群里流传。另外要提醒大家,凡是说“补钱需要先交手续费”“要提供银行卡密码登记”的,全是骗局,千万别信!
其实2014年前退休“补钱”的传言,本质是对养老改革政策的误读。“老人”们的养老金福利,核心是每年常规的上调,以及符合条件的地区性专项补贴,不存在凭空而来的“额外补钱”。与其纠结传言,不如通过官方渠道确认自己的待遇,守住自己的“钱袋子”。需要我帮你整理所在省份2024年养老金上调的具体政策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