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仑卡奈单抗中国证据登AD领域顶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且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A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疾病修饰治疗(DM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模式,标志着AD治疗理念的转变——从传统对症处理到通过干预AD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以改变其自然进程。仑卡奈单抗作为首个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早期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在国际III期Clarity AD试验中展现出延缓早期AD患者认知衰退的确切疗效。然而,仑卡奈单抗在中国AD患者中的实际疗效和安全性特征仍缺乏充分证据。
近日,一项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商慧芳教授及陈雪平教授牵头开展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正式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领域顶刊《Alzheimer's&Dementia》(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官方期刊)。本研究不仅系统验证了仑卡奈单抗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更首次深入探索了血浆生物标志物在疗效预测中的核心价值,为中国AD的精准诊疗实践提供关键依据。
![]()
文章发布截图
立足中国真实世界证据,绘制仑卡奈单抗临床精准应用蓝图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队列研究,共纳入全国9家中心的68例AD患者,其中女性占比74%,APOE ε4携带率超60%,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划分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其中AD源性MCI患者约36.76%(CDR=0.5)、轻度AD患者约39.71%(CDR=1),中重度AD患者约23.53%(CDR≥2)(注:研究中因部分中重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新疗法的强烈需求,经过研究人员已向其照料者充分告知了治疗的潜在获益和风险后,在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后纳入)。纳入的患者每两周静脉输注仑卡奈单抗10mg/kg,在基线、治疗2.5个月和7个月三个时间点进行认知量表评估、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安全性监测。
中国早期AD患者使用仑卡奈单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国际水平
疗效方面,研究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14(ADAS-cog1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扩展版(CDR-SB)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证实了仑卡奈单抗的认知改善效果:
ADAS-cog14评分改善显著:治疗7个月时,患者得分较基线平均降低4.62分(95%CI:-6.74~-2.50,p<0.001),超最小临床重要差异标准(≥4分),意味着患者的认知功能获得了临床可感知的显著改善。
MoCA量表得分在治疗7个月时较基线提升2.00分(95%CI:0.67~3.33,p=0.004);MMSE评分提升1.26分(95%CI:0.04~2.49,p=0.043);CDR-SB评分则降低0.16分(95%CI:-0.77~-0.04,p=0.038)(图1),表明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得到延缓或改善。
![]()
图1 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变化
注:V0:基线、V1:治疗2.5个月、V2:治疗7个月
安全性方面,仑卡奈单抗在中国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国际临床试验数据:
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仅5.88%,远低于Clarity AD试验中26.4%的发生率,且所有反应均为轻度,仅1例患者需对症处理。
ARIA风险可控: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包括水肿/渗出型ARIA-E和伴含铁血黄素沉积型ARIA-H)是抗Aβ单抗类药物重点关注的不良事件。本研究中,AD源性MCI及轻度AD患者的ARIA整体发生率仅9.52%,显著低于Clarity AD试验(21.5%),且所有ARIA病例均为无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中重度AD患者的ARIA发生率较高(43.75%),提示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是ARIA的重要风险因素。
无论性别、是否携带APOE ε4基因,中国早期AD患者均可获益
AD治疗中,性别差异与APOE ε4基因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女性AD发病率更高,APOE ε4携带者的疾病进展更快、对药物的应答可能更复杂。本次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为这两类人群的治疗提供了明确证据:
性别亚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均能从仑卡奈单抗治疗中获益。其中男性患者的ADAS-cog14治疗7个月时得分降低4.99分(95%CI:-7.10~-3.74,p=0.001),女性患者降低4.27分(95%CI:-5.00~-2.84,p=0.045);治疗7个月时男性患者p-tau181水平降低5.79pg/ml(95%CI:-11.07~-2.76,p=0.036),女性降低4.07pg/ml(95%CI:-6.07~-2.06,p<0.001)。
APOE ε4亚组:APOE ε4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治疗应答一致。携带者治疗7个月时ADAS-cog14降低5.10分(95%CI:-7.17~-2.54,p<0.001),非携带者降低5.57分(p=0.045)。
这一结果打破了APOE ε4携带者可能对仑卡奈单抗应答不佳的担忧,意味着无论性别、是否携带APOE ε4基因,中国早期AD患者均有机会从仑卡奈单抗的治疗中获益。
血浆p-tau181或是认知改善的最佳预测指标
传统认知评估依赖量表,存在耗时、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局限,而血浆生物标志物能更客观反映疾病病理变化,为AD的精准诊疗提供量化工具。本次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中国AD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与仑卡奈单抗疗效的关联,得出三大关键结论:
血浆生物标志物显著下降:治疗7个月后,患者p-tau181水平较基线降低3.57pg/ml(95%CI:-5.10~-2.04,p<0.001);p-tau181/Aβ1-42较基线降低2.79(95%CI:-6.23~-0.66,p=0.014);p-tau217降低0.27pg/ml(95%CI:-0.48~-0.07,p=0.012),表明仑卡奈单抗不仅能清除脑内Aβ沉积,还能减轻下游tau病理损伤。完成Aβ-PET随访的患者(n=12),治疗约1年后全脑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较治疗前降低0.20(95%CI:-0.31~-0.10,p=0.001)(图2)。
![]()
图2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和SUVR值
注:V0:基线、V1:治疗2.5个月、V2:治疗7个月
血浆p-tau181/p-tau217与认知功能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p-tau181水平(r=0.376,p<0.001)和血浆p-tau217(r = 0.361,p < 0.001)与ADAS-cog14评分呈正相关,且调整性别或(和)APOE ε4差异后,相关性仍存在,即血浆p-tau181/p-tau217水平越高患者认知能力越差。
血浆p-tau181预测疗效效能最高:研究发现,基线血浆p-tau181对治疗7个月时的疗效应答(ADAS-cog14改善≥4分)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达0.734,最佳临界值为11.82pg/ml(敏感性95.2%,特异性47.4%)(图3)。
![]()
图3 血浆生物标志物与认知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及其预测价值的评估
注:AUC:曲线下面积
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为我国使用仑卡奈单抗提供了以下临床启示:
明确最佳人群:AD源性MCI与轻度AD患者是仑卡奈单抗治疗的最佳获益人群,疗效确切且ARIA风险低。
审慎评估中重度患者:中重度AD或合并广泛脑白质高信号的患者,疗效有限且ARIA风险显著增高,需严格评估获益-风险比。
强化治疗前筛查与中程监测:用药前需通过MRI排除高风险出血灶,治疗期间应在第5、7次输注前进行MRI检查以监测ARIA。
推进血浆生物标志物常规检测:建议在治疗前、第5、7次输注前动态检测血浆p-tau181与p-tau217,以辅助预测疗效、监测病理改善与认知变化。
结语
本研究作为仑卡奈单抗在中国人群中的首个多中心真实世界证据,不仅验证了该药物在中国早期AD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更揭示了血浆p-tau181在疗效预测中的核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仑卡奈单抗能显著改善早期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国际数据;不同性别与APOE ε4携带状态的患者均能从中获益;而血浆p-tau181更被证实为预测治疗应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未来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长随访的研究,探索生物标志物指导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更多AD患者从精准诊疗中获益。
专家寄语
仑卡奈单抗首个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在AD领域顶刊的发表,无疑是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项研究不仅验证了仑卡奈单抗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关键的决策依据,尤其是明确了血浆p-tau181在疗效预测中的潜在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打开了新的窗口。期待以此突破为起点,加速推动我国AD诊疗范式的革新:一是大力促进诊断窗口前移,实现对疾病的早期干预;二是深化以生物标志物为指导的精准治疗,优化临床路径。让更多中国AD患者和家庭早日获益,同时也为全球AD治疗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专家简介
商慧芳 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认知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协作组副组长
四川省医师协会罕见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神经变性疾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学组组长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万人计划“天府名医”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部级课题,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发表SCI论文350余篇,2023和2024年中国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编写书籍多部
《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Parkinson&Related Disorder》、《European Jof Neurology》
杂志编委、《Frontier in Neurology》movement disorder副主编、《Clinical Parkinson & Related Disorder》
杂志主编
参考文献:
[1]Chen S, Ou R, Wei Q, et al. Lecanemab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 of varying severities and associated plasma biomarkers monitoring: A multi-center real-world study in China. Alzheimers Dement. 2025;21(10):e70750.
![]()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