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贴近历史事实的古典历史小说,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有六个人被美化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形象并不符合史实。
其中之一就是徐庶,徐庶是个忠臣,他虽入曹营,终生没有为曹操出一个主意,这一点的确是史实。但是,历史上的他可并没有小说中那样孝顺。
历史上徐庶的母亲,并不是被程昱用一封假书信骗到曹营的昱,曹操也并没有真正的抓住徐庶的母亲,只是假称说自己抓到了徐庶的母亲,自然也没有出现“徐母骂曹”的情景。
第二个就是马超,西川锦马超之名,人所皆知,他被羌人称为“神威天将军”,这也是历史事实。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通过巧妙的笔锋,将马超的另一面巧妙的隐藏了起来,仅用了寥寥数语就略过了。
马腾,刘备共受衣带诏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马超起兵报复仇夺潼关跨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威震天下,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马超以报父仇为名起兵,实际上他父亲被害,正与他起兵有关。
由于西凉所处的地理位置紧邻长安,所以曹操一直将马腾视为后患,尤其是马腾接受汉献帝的衣带诏以后,曹操就更将马腾视为威胁,但由于曹操年轻时曾与马腾为友,知晓马腾的性情,唯独对马腾的儿子马超深为忌惮。
所以他将马腾控制在身边,一日三餐好酒好菜招待,给予荣华富贵,就是为了压制马超造反,很多人都知道,马超起兵是为了报父仇,但事实上很早之前,马超就有起兵的想法了.
而且他曾经和刘备通信,有过约定,正是因为马超宣布起兵,曹操才杀死了马腾,可是在小说中,罗贯中先生却将此三言两语的略过了。
还有一人,也是最令人反感的,那就是张松,张松献地图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他明明是益州刘璋麾下的从事,但是他不忠。
他把整个益州作为进献,向天下豪强献礼,最初他找到了曹操,曹操一世之雄,岂能瞧得起这背主之贼?自然不会用正眼瞧这个张松。
可没曾想到,张松这个舌尖嘴利之徒,巧言狡辩,对曹操大加贬低,离开许都之后,又将益州献给了刘备,只求自己荣华富贵。
这样的卖主求荣之徒,在“尊刘贬曹”的叙述框架下,居然有了些义正言辞之感,实在不应该。除了这三位之外,法正,潘濬,吕蒙三人,在小说中也被或多或少的进行了美化,在此不做过多提及。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小说就是小说,史实就是史实,无论小说有多贴近史实,它毕竟不能完整的,公正的叙述史实,想研究历史,还是要看史籍和历史资料,而不应该把小说当成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丰碑,它的出现,让许多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具体了解并且在,几个世纪的时间之内,推动了三国时期史实研究的发展,《三国演义》的贡献彪炳史册,但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绝不可混淆。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