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共体“备讲评”联动教研,师同盟“思践悟”共促成长。为深化教共体资源共建共享,一场践行 “学本教学” 理念、聚焦课堂提质、赋能教师成长的教研活动于近日在教共体核心校音七小如期开展。本次活动历时四天,聚焦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备讲评” 一体化推进。教共体成员校教师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共同参与,构建起 “研 — 教 — 评” 协同发展的教研生态。
集体备课:聚焦学本内核 共研教学路径
10月14日至16日下午,教共体同步开展语数英三科集体备课。语文组围绕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研讨单元目标拆解与学习活动设计;数学组针对三年级“线和角”单元,规划递进式探究任务;英语组优化六年级Unit 4情境创设与语言实践策略。三科均以“自学·互学·展学”为主线,打破校际壁垒,共探学本课堂实施路径。
![]()
教学示范:课堂绽放风采 尽显学本魅力
10 月 15 日至 17 日上午,教共体学本示范课活动顺利开展,多节优质课聚焦 “学本课堂” 实践,为教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教学范例。
语文专场中,徐世君老师的《单元导读课》以 “学习任务单” 引导学生规划单元学习路径;李阳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通过 “自主发现 — 合作探究 — 成果分享” 模式,让学生感受植物生长奥秘;严子航老师在《蟋蟀的住宅》课上设置 “金牌售楼员” 角色,实现 “学 — 用 — 展” 良性循环。
![]()
数学课堂亮点突出,王秀君老师的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课,线段、射线与直线这一课时以“从生活具象到几何抽象”为路径,引导学生基于琴弦、手电筒光束等生活原型,完成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建构。那思玉老师的《测量线段长短》,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之一课 以“几何直观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为核心,教学通过“比较两根木棍长短”的真实情境创设,完成从生活问题到数学模型的转化。张春香老师的 《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学生几何认知从“一维线段”迈向“二维图形”的关键节点,教学中通过摆动活动木条、观察剪刀开合等动态操作,深化了学生对几何概念现实意义的认知。
![]()
英语课堂同样精彩,包红艳老师在六年级 Unit 4 课上创设 “笔友书信往来” 情境,谈论自己、同学及好友的爱好;王雪老师在五年级 Unit 2 课上开展 “我的一周生活” 通过电话对话、公园偶遇等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所有示范课均精准落实 “自学、互学、展学” 的学本要求。
集中评课:评课 + 微讲座 共促学本课堂进阶
示范课落幕之后,教师团队围绕 “学本课堂” 的落地成效展开深度专业对话。过程中,大家既充分肯定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核心理念,也精准聚焦 “优化自学指导策略”“提升互学环节实效”“拓展展学广度与深度” 三大关键问题,展开靶向研讨。
![]()
本次活动创新嵌入微讲座环节,各学科专业骨干同步参与,共同剖析教学细节、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
这种 “评课研讨 + 微讲座赋能” 的立体化教研模式,不仅系统总结与提炼了示范课的宝贵经验,更明确了后续教学实践的科学改进路径,为推动学本课堂持续进阶、提质增效注入了坚实的专业动能。
此次 “备讲评” 联合教研活动,是教共体在教研模式上的创新实践,它以 “学本课堂” 为纽带联结核心校与成员校,形成 “资源共享、智慧共生、质量共赢” 的教育共同体;未来,教共体将继续深耕该一体化教研模式,探索学本课堂新路径,推动校际合作结出更多教育成果,共同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