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八套的《灼灼韶华》凭着一堆 “虐女” 桥段,硬生生拿下了年度收视冠军,集均收视还超过了杨幂主演的《生万物》。
可转过头看网络端,这部剧的网播数据惨淡,豆瓣评分更是没法和《生万物》比。
家里的老人守着电视看得抹眼泪,年轻人却在网上集体吐槽要避雷,一部剧把两代观众的喜好撕得明明白白。
其实现在的国剧创作早就陷入了两难。
想走 “爱女” 路线讨喜,结果往往丢了戏剧冲突,人物也变得单薄,没人愿意看。
要是敢碰 “虐女” 情节,又会被网友骂到不敢出声,最后还是没人看。
![]()
之前不少古偶剧,从女商人设定拍到女将军设定,都想走 “爱女” 路子,可最后都平淡收场。
《灼灼韶华》就是在这个时候冒出来的,它没跟着 “爱女” 潮流走,反而捡回了以前苦情剧的 “古早狗血味儿”,偏偏就抓住了电视观众的心。
这些观众大多是习惯守着电视的 “电视遗民”,就好这口熟悉的剧情,能让他们重温以前看传奇剧的感觉。
不过,《灼灼韶华》的爆火,也把国剧 “爱女” 创作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现在的 “爱女” 剧大概分两类,可两类都有不小的毛病。
一类是 “进攻型爱女”,满脑子想的都是迎合互联网上的女性主义话题,堆了一堆相关要素,还硬喊口号。
比如有些古偶剧,为了突出 “爱女”,把角色搞得没了烟火气,连正常的情感互动都显得僵硬,观众看着别扭。
![]()
而且不同观众对 “爱女” 的理解不一样,同一部剧,有人觉得太激进,有人却觉得不够,还藏着 “虐女” 的影子。
像之前的《国色芳华》《掌心》,都因为这事儿引发过争议。
另一类是 “防守型爱女”,为了不踩 “虐女” 的雷区,创作时束手束脚,反而把剧情搞砸了。
千山茶客的《锦月如歌》就是个例子,原著里女主前世被夺走功绩,嫁错人最后惨死,第一章就把读者的情绪勾起来了。
可剧版为了避免 “虐”,弱化了前世的惨状,匆匆推进甜宠线,最后成了一部没特点的古偶,也是千山茶客第一部没爆的改编剧。
还有《折腰》,虽然整体成绩不错,但原本小说里女主小心翼翼、男主冷漠记恨的氛围,被改成了轻喜剧风格,少了原著的深度,收视也没能再往上冲。
“爱女” 的概念最早是从网文圈起来的,现在网文圈里也有不少成熟的 “爱女” 作品,或许能给国剧提提思路。
![]()
晋江的《女主对此感到厌烦》和起点女生网的《为什么它永无止境》,是公认的 “爱女文学” 代表作。
前者讲女主在女性向游戏里觉醒,和其他女性结盟反抗;后者是末世背景下女性互相扶持成长,还拿了银河奖。
短篇网文平台也有不少好作品,知乎盐言的《点燃星火》写穿越母女不搞宅斗搞事业,《穿成 po 文女主她妈》则直面男凝问题;豆瓣阅读的现实题材更多,像《九义人》《目之所及》这些改编成剧的作品,都是借故事探讨女性处境。
但不管是国剧还是网文,“爱女” 创作也有跑偏的时候。
国剧这边,很多 “爱女” 只是剧宣和粉圈的噱头,实际剧情里,女配还是为了烘托女主存在,暗戳戳的比较没断过。
网文那边,有些作品为了凑热点,硬塞一堆议题,反而没了故事本身的味道。
比如豆瓣阅读的《目之所及》,一个短故事里塞了杀夫、出轨、校园霸凌好几个话题,看着乱不说,也没把每个问题讲透。
![]()
还有读者会拿 “爱女” 当标准去 “出警”,连载的网文作者受影响最大,有时候会因为读者的意见改剧情,反而丢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 “爱女” 和剧情好看并不冲突,早有前辈做出了榜样,比如琼瑶的作品。
现在不少人重新看琼瑶剧,发现她笔下的女性角色都很鲜活,不是非黑即白。
她不会让女主完美无缺,也不会把女配写成工具人,就算是雪姨这样的反派,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声音。
而且琼瑶剧里的爱情,不是让女主依附男主,反而更像女主成长的契机,所以以前琼瑶剧爆火时,女演员往往能获得更多关注。
这或许能给现在的创作者提个醒,“爱女” 不是堆要素喊口号,而是真正尊重角色,把女性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写。
总结来说,国剧和网文的 “爱女” 创作还在摸索阶段,有问题很正常。
![]()
观众不用一看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剧情就急着否定,创作者也不用因为怕挨骂就不敢尝试。
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极端的审判,不管是老人喜欢的传统剧情,还是年轻人关注的 “爱女” 话题,或许都能找到更好的呈现方式,让不同观众都能看到满意的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