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早在1986年,杨振宁先生就受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并在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创建了理论物理研究室。南开大学近些年的很多重要活动,杨振宁先生都有出席。红星新闻记者在南开大学就读时,曾有幸以学生记者的身份,与多名同学一起对杨振宁先生进行了采访。
2011年,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创始人陈省身先生夫妇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在南开大学举行,杨振宁和夫人都出席了这场仪式并致词。杨振宁当时说:“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简单而隆重的仪式,纪念碑上的手稿是陈先生的杰作,他开启了20世纪后半叶数学新的方向,陈先生一生对人非常友善,如今他的纪念碑在南开园落成,大家可以随时来此地缅怀他了。”
![]()
▲杨振宁参加陈省身先生夫妇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除了落成仪式,包括杨振宁在内的30余位中科院院士都来到南开大学,以理论物理前沿讨论的方式,庆祝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25周年。红星新闻记者当时在读大二,是南开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的成员,当时我们几名学生记者一起参与了这场仪式的报道,希望采访到杨振宁、何祚庥、葛墨林等知名院士。
考虑到杨振宁等人的身份,当时我们判断,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学校宣传部老师,想要采访到他们都比较困难。但听说杨振宁先生对学生十分有和蔼、有耐心,所以我们这群并不专业的学生记者,就承担起采访杨振宁先生的重任。
最后的结果也和我们的预计一样,杨振宁先生那几天婉拒了很多媒体记者的采访,但对我们这些孩子的采访请求,他没有拒绝,还拿出了很多时间来回答我们的问题。
对杨振宁先生的提问是由一位更有经验的学长来完成的,我们几名学生记者都不是物理、数学专业,虽然做了一些功课,但对杨振宁先生的研究内容其实都不太懂。让我们感动的是,先生很有耐心地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研究领域,说他目前研究的一个领域是冷原子物理,他希望年轻人能在这些前沿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争取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杨振宁先生当时还告诫大家说,现在的青年学子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课题研究,都有很多不错的选择。年轻人要关注科学前沿的发展,寻找好自己的方向,赶快进军科技前沿。
杨振宁先生还教育我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科学前沿研究领域中经常存在竞争和合作的现象。在科研中同样要重视合作,处理好人际关系。”
![]()
▲学生记者对杨振宁的采访
现场还有学生拿“搞科研是否要出国”这种比较私人的问题请教杨振宁先生,而他也耐心地做了解答。他鼓励大家对出国深造要适当地大胆些,但要经过谨慎思考选准方向。他还说,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在国内做科研也是挺好的,要因人而异。
当时杨振宁先生的年龄已经很大,除了仪式发言和与其他院士学术交流,基本不怎么与其他人闲谈。但面对学生们有些稚嫩的提问和合影的要求,他和夫人都不会拒绝。
在面对学术讨论时,他是诺贝尔奖得主、顶尖物理学家,但面对我们这些学生时,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给我们传授一些人生经验。
10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了当时向杨振宁先生提问的那位学长,时隔多年,杨振宁先生的耐心、和蔼,依然让他印象深刻。
红星新闻记者 刘亚洲
编辑 欧鹏
审核 任志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