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动不动就生气甩脸,情绪特别不稳定的人呢?
看过一位网友分享:“和高敏感的人相处,简直是太太太累了!”
![]()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导师在组会结束之后请她们所有组员吃饭,她感觉很紧张,就一直在微信小窗敲我,想让我陪她一起去。”
“我想着人家导师请学生吃饭,我一个外人去了算怎么回事,就拒绝了。
谁知道她立马就不高兴了,说我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帮她,还算什么朋友?”
“某一次一起吃饭,我俩都买了奶茶喝,喝到最后奶茶杯底还剩很多小料,她就用吸管吸那些小料吃。我觉得吃撑了,就连小料带奶茶杯一起扔了。”
“结果回了寝室她就问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觉得我特别爱贪小便宜?”
![]()
“我真的没这么想过,但是她就是容易一边生气,一边又特别骄傲,很喜欢指使人干这干那,说话都是命令式的。”
“后来我火速退了寝室,在学校外面找了房子,再也没跟她继续联系过。”
如果你认真观察一下身边这些动不动就爱生气,性格还很傲慢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会将身边的人慢慢推远。
我们都知道“气大伤身”,因为生气本身就是一种“攻击倾向”,向内攻击伤害自己、向外攻击伤害他人。
所以,这些人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脾性,就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后只能众叛亲离,孤身一人。
自我中心性
或许大家并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总是会莫名其妙生气呢?他们情绪不稳定的根源是什么?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怎么办?怎么解决一下、挽回损失?”
而这些人的第一反应却是:“你是不是在针对我?”
没错,正因为他们会这样不客观地看待一个问题,总是把攻击的指向性按在自己的头上,
所以才会在面对问题时只用情绪说话,不去用行动解决。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高自我中心性”,就是个体将自己放在被周围人关注和评价的中心位置上,
![]()
在进行社交活动时,很难跳出自我视角,用他人的目光看待问题。
理所当然地,他们也不会去照顾他人的感受,一切的感受都以自己为先,认为他人应该“天然地”知道自己的意图和标准。
这就像养宠物一样,当你给狗狗食物,狗狗会非常感激你,冲你摇尾巴;
而当你给猫猫食物,猫猫会认为你是在“上贡”,非常骄傲地收下你这个子民。
![]()
高自我中心性的人,自有一套非常高的生活标准。
他们就像施舍一样,将这些标准暗示给他人,让他人依照自己的指示去做,也就是一个“预期剧本”。
如果他人基于自己本身的需要拒绝了,就等于直接撕了这个剧本,
打破了高自我中心性人群的心理预期,自然也就会引发他们的愤怒了。
可问题是,没有人有义务天天围着另一个人转,这样的思维模式只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长此以往,谁还会继续迁就他们呢?
认知的扭曲
来听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曾经有一个抢劫犯,他光明正大、不做任何伪装地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
![]()
警察根据监控里的面部特征,很快就将其逮捕归案。
这个抢劫犯很是疑惑:“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找到了我?我明明把自己的脸给隐形了呀!”
警察听了这荒诞的话也很不解,说:“你用什么隐形了自己的脸?”
抢劫犯回答:“柠檬汁啊。”
原来,他无意中知道了:柠檬汁涂在纸上之后可以隐形。
于是他非常盲目地相信:柠檬汁涂在脸上也可以让自己的脸隐形。
看完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我们就能知道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了。
心理学家戴维·达克和贾斯汀·克鲁格提出的“达克效应”认为,认知越高的人,越容易因为见识到了领域的复杂性而低估自己;
![]()
相反,认知越低的人,却越容易因为无知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
所以,这些经常生气、傲慢、认为全世界该围着自己转的人,其实是错估了自己,其情绪源于内心的无知;
无知的人不会有什么真本事,所以他们只会是一个又事多又无能的形象,他人对这样的形象当然是回避、反感居多。
如果这些负面反馈被无知的人察觉,就又会强化他们“别人都不理解我”、“我需要更强硬”的信念,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他们的社交圈只会越来越小,资源和机会也越来越少,最终只能落到孤身一人的境地。
如何情绪管理?
了解了这样的人格,我们就需要从自身开始审视: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倾向?如果有,要怎么样改变呢?
耶鲁大学曾经开发出了这样一套情绪管理模型(RULER),如果你觉得自己情绪也非常不稳定,不妨来看一看:
1.Recognize(识别情绪):察觉自己的情绪后,精准将其定义。例如,
“我现在很沮丧”这是情绪,“他在针对我”这是想法。
![]()
2.Understand(理解情绪):溯源情绪从什么地方来,客观看待情绪出现的原因。
例如,“我沮丧是因为没考好,还是因为怕老师和家长骂我?”
3.Label(标记情绪):不要用笼统的开心/不开心描述情绪,而是要用失望/悲伤/烦躁/尴尬等等具体的词汇来描述。
4.Express(表达情绪):用尽量客观的语言表达情绪。例如,“我感到沮丧,是因为我怕回家爸妈骂我”,
而不是“啊好烦啊我快崩溃了”这样的爆发式语气。
![]()
5.Regulate(调节情绪):可以强制暂停(在脑海中大叫一声阻断情绪);
可以适时调节(用引人注意的游戏和电视剧换个心情);事后复盘(冷静下来后分析情绪,改变应对策略)。
如果我们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任由其在身体里横冲直撞,那么就无法正常与人交往,也不能获得成长,最终只能在社会中被边缘化。
任何一个缺点,只要暴露出来就能更改,一味的用情绪遮掩,只会衍生出更多不可控的因素。
我们要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就要把周围的人同样当做舞台上的演员,而不是在台下为你的独角戏鼓掌的观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